「一百分,首場成都行圓滿完成。謝謝大家的參與,一切都很好!」
成都行之起飛、窗外、降落 |
奧修曾多次提過「在世界,卻又不屬於世界」這概念,這並非奧修的原創,在其他系統也出現過。例如,在約翰福音15章19節記載,耶穌告訴他的門徒說:
「如果你們屬於這世界,世人一定愛那屬於他們自己的。可是,我從這世界中把你們揀選了出來,你們不屬於它;因此世人憎恨你們。」於是,基督徒們成為被揀選、被召喚的一群人,也普遍認同「處在世界卻不屬世界」這樣的概念。是以,本箴言非奧修門徒所獨享滴。
這次成都行和以往不同的是:大部分時間都是我一人獨居狀態,每天處理一些日常瑣事、洗碗、洗衣以及簡單整理垃圾,就像是真的生活在這個城市裡。傍晚以及飯後在社區裡四處逛逛,真的是「處在這個城市又不屬於這個城市,生活在這個社區又不屬於這個社區」的心情。
房間內的生活很快就上手熟悉,每日來訪的個案雖然是新的人,但終究會進入熟悉流程。最慢適應的是外出,外出之後就會有非常多的不習慣。隨著每一天對環境的熟悉,到後來餐廳服務員都記得我了,會自動帶我坐到熟悉的位置。這個地方環境其實蠻好的,但我沒有留戀的心情,因為我不屬於這裡,我的身份是旅客。
因為出國行李少、物件少、所以要照顧的東西也少,而且不用太認真打掃房子,只需要做最基本的事就可以了,因此有很多空間可以用來做自我覺察,持續地。
才剛習慣、適應這間房子、才有那麼一點點執著,就要放下了。跟房子說再見容易,那人呢?啊,房子會被人牽掛在心裡嗎?會的,我有好多次的夢境是發生在熟悉的房子裡。
回到台灣,從機場下了飛機,一開始會有短時間的陌生感,四週開始出現台灣腔、台語、台客、台式思維。熟悉感逐漸恢復,和前來接機的司機也會想多閒聊兩句,彷彿企圖透過和人的對話來銜接久違了的台灣地氣。
回到家已經是午夜時分,會想要找個理由出去買點什麼?感受一下那個衝突,那個讓一切再次回到軌道的感受。
在成都上網時,點進台灣新聞會特別覺得無趣,一堆「小事誇大報,大事避不談」的新聞,不看也罷。但回到台灣之後就得多留意,真的能不當一回事嗎?
出國旅行越是單獨,越是能體會這一句「在世界,卻又不屬於世界」的感受!這,肯定是旅行的意義 。
延伸閱讀一:
靜心者的問題通常是:「要怎麼樣才能夠在世界裡而又不屬於它?」
你覺得好像是外來的,這樣非常好,它並沒有什麼不對,你一定會覺得這樣,你必須存在的這個世界並不是你可以跟人們同步、跟他們的觀念和他們的行為同步的世界。這個世界並不是正確的世界--我是說人的世界。你想要在它裡面,成為它的一部分嗎?
處於這個世界只是意味著你必須找一份工作做,你必須賺取你的麵包,你必須和一些跟你思想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你必須在一些外來的人當中生活。很自然地,你會覺得好像是外來的,但那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我並不是把你送進世界去迷失的,我把你送進世界是要你不管世界,而仍然保持你自己。我的意思是要「身在世界,卻又不屬於世界」。不要在內在累積,要在精神上變成貧乏的。絕對不要佔有任何東西,然後你就會為死亡做好準備。
佔有才是問題所在,生命本身並不是問題。你越佔有,你就越害怕失去。如果你不佔有任何東西,如果你的純潔、你的精神不受任何污染,如果你只是單獨一人,你就能夠在任何時刻消失;不論死亡在什麼時候敲你的門,它都會發現你已經準備好了。你不會失去任何東西,你不會因為隨著死亡而變成一個輸家。
一個真正有靈性的人擁有了不起的經驗,但是他從來不會累積那些經驗。一旦那些事發生過了他就會忘掉它們。他從來不會記得,他永遠不會把那些經驗投射到未來。他從來不會說那些經驗應該重複發生,或者它們應該再次發生在他身上。他從來不為那些事祈禱。一旦那些事情發生了,那就已經完成了。結束了!他對那些事做了結束,並且離開了那些事情。他總是對新鮮的事物敞開,他從來不會攜帶著舊東西。
開始在每一刻死於過去,在每一刻清理你自己的過去。死於已知好讓你能對未知敞開。隨著每一刻的死亡與重生,你將能夠活出生命,而且你也將能夠活出死亡。
~OSHO
摘自《死亡的藝術》第二章
「零」是算術的開始,也是結束。沒有「零」算術就無法存在。算術的「零」也是一種印度的發明,整個算術的遊戲都是由「零」而來。所以在開始時是無限的「零」,在最後也是無限的「零」,而在中間是整個項目、觀念、文字、分類等等的世界。
對於生命的算術也是一樣:你來自於「零」,而有一天你也會回到「零」。在那發生之前,如果你能夠進入它,你就會變成靈性的。那麼你就會過著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你活在世界卻又不屬於世界」。
因為你會持續地活在內在的空之中,你會在世界中卻不被它碰觸、不被它損壞。你會做每一件必需的事,卻不會是一個做者。你會在需要的時候講話,卻在內在保持寧靜。你會總是在內在攜帶著「零」。這個零就是基督教稱瑪莉亞為「處女」的意思。如果一個人在心中攜帶著「零」,他就是一個「處女」。
耶穌由那個內在的處女性而出生,那與生物學無關。不論瑪莉亞有沒有經歷過男人,那都不是重點。那就是在繞著無關緊要的事,然後錯過了重點。而基督教的神學家卻一直為此討論了幾世紀之久。
但是處女的意思就是達到了內在的「零」的女人。基督意識只由「零」出生,基督般的小孩只由「零」的意識出生。
每個人都必須成為處女瑪莉亞,每個人都必須生出基督般的小孩。唯有那樣我們才是真正的活過,否則我們就錯過了。
門徒只不過是讓你成為處女瑪莉亞的準備,好讓你在本質中培養出新的小孩、新的人類,那不是由身體、頭腦出生的,那是由你最內在的意識出生的。而那個最內在的意識屬於「空」的本性,那是如此的純粹。
~OSHO
摘自《零的體驗》(達顯日記) 第三章
延伸閱讀三:
記住,永遠都要將它放在你的心上:真理、愛、生命、靜心、狂喜、喜樂,所有那些真實和美好的一直都是似非而是地存在著——在世界裡,但是又不屬於它;跟人們在一起,但又是單獨的;做每一件事,卻又是無為的;動而不動;過著平常的生活,但是又不跟它認同;跟其他人一樣工作,但是在內在深處是超然的。在世界裡,但是又不屬於世界(在塵不染塵),這就是那個似非而是的狀態。當你達到這種似非而是的狀態,最偉大的頂峰就發生在你身上——高峰經驗。
進入單純的存在是非常容易的——或者是在世界裡而執著於它,或者是離開世界而不執著,這兩種都是單純的。但是唯有當它是一個複雜的現象,那個更偉大的才會出現。如果你搬到喜馬拉雅山上去而不執著,你只是單一的音調,但是當你處於世界裡而能夠超越它,你將你的喜馬拉雅山帶在心上,那麼你就是一個和諧,而不是一個單一的音調。一致性發生了,它包含了所有不協調的音符,它是相反兩極的綜合,是兩岸之間的一個橋樑。唯有當生命最複雜,那個最高的才可能,唯有在複雜當中,那個最高的才會發生。
我觀察過很多棄俗的人,我曾經跟他們生活在一起,深入地觀察過他們,他們變得像動物一樣。我在他們身上並沒有看到神性的發生,相反地,他們倒退了。當然,他們的生活變得比較不緊張,因為動物的生活本來就比較不緊張,它們沒有煩惱,因為沒有一隻動物會煩惱。事實上他們繼續在倒退,在退化,他們變成好像植物一樣。如果你到他們那裡,你將會看到他們很單純,沒有複雜存在,但是如果你將他們帶回到世界上,你將會發覺他們比你更複雜,因為當那個情況產生,他們將會陷入困難,然後每一件壓抑的事都會跑出來,這是一種壓抑。不要倒退,不要往回走,要往前走。
一個聖人再度成為一個小孩,但他並不是幼稚的。一個聖人會再度擁有小孩的開花、芬芳和新鮮,但有一個很深的差別是存在的:一個小孩裡面有很多壓抑的事情,每當那個機會來臨,它們就會跑出來。性將會跑出來,憤怒將會跑出來,他會進入世界,而變得執著和迷失,在他的裡面有那些需要。
外在的差別不會造成任何改變。你也可以坐在一棵菩提樹下,但是不會有什麼事發生。當內在改變,為什麼要去煩惱外在?繼續做任何你在做的事,繼續做任何來到你身上的事,繼續做任何整體想要做的事。
~OSHO
摘自《花落繽紛》第八章 回答的智慧
結語:
「當我結束旅行回來,記得自己變得十分熟悉,但我內心深處明白,值得珍惜的並不是那個地方,而是那個狀態。」
摘自《記得自己》P.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