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北京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北京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

〈按摩師誌日 216〉2019 三月北京行(九):愛是一件動態的事情,它就像一條河流...

2019/03/17  三月北京行 Day26 最後兩場

早上聊了才知道,她是一月份看到朋友的改變,主動問了朋友原委而來。原本報名的兩個療程(3+3=6次),後來將其中一個名額推薦給另一位(不太熟的)朋友排在她之前先按。我好奇問她是怎麼想到的?怎麼推薦的?因為怎麼會這麼剛好?這麼的適合那位朋友?

這次北京行最後的這幾位,一個比一個認真,中午休息時間就在客廳一直打坐。回想起昨天她剛來的時候,我真的沒想到、也沒期待隔天會變成這個樣子?出發之前我甚至想說:「以後出行的最後一場,是不是要盡量安排熟人才會比較容易、比較順利?!」

下午場,最後一場,側面,開始前問了她心情,笑答說:「休息的很好。」一臉開心期待的樣子。

這也是很重要的訊息,有的人是如臨大敵,準備迎接挑戰,有人是雀躍歡喜,開心期待。

這次的北京行,除了工作,服務,我找到一個新的練習,就是:當客人休息的時候,我也會躺下來休息,在這20分鐘裡,我大部分都會進入一個深度休息的做夢狀態。

今天看到退出夢的過程,彷彿從一個隧道外的世界,從一個洞裡,退退退退,退回到了現實世界,然後漸漸開始恢復知覺。

還差10分鐘沒做完,她正側躺睡覺中,該翻身了確輕喚不醒。就不吵她了,不差那10分鐘,之前兩場都做超時呢!換個姿勢未必能重新入睡。

#在想晚餐吃什麼好?
這樣總共是¥87元。
2019/03/18  三月北京行 Day27 休息日

休息日適合整理文字、物件等等,把欠PO的七八篇文陸續寫完上傳。此次是唯一次趕上進度的。

晚上和合作夥伴約在市中心吃飯,因為時間是8:30有點晚,二度考慮不去了,最後還是與會。

傍晚我已經先叫了外賣用餐完畢,去那裡是純欣賞、專心說話吧!照片裡的食物一口都沒吃。

#吃飽了就是吃飽了啊!

剩一篇摘要還沒PO的,就做為這次北京行的心情總結吧!如下:
「每個愛人都會覺得少了什麼?因為愛是未完成的。愛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樣東西。每個愛人註定會感覺到少了什麼?但是請別錯誤的解讀它,那只是顯示出愛是一件動態的事情。它就像一條河流一樣、總是在流動。這種流動就是生命的河流。
一旦它停止了,它就變成了一件停滯的東西,那麼它就不再是一條河流了。河流這個名詞顯示出那是一種過程,這個名詞的聲音會帶給你流動的感覺。 
愛是一條河流,它不是一樣東西、一樣物品。所以,別認為少了什麼?那是愛的過程的一部分。而它沒有被完成是一件好事,當少了什麼東西時,你就必須去做點什麼?那是一種來自於更高的巔峰的呼喚,並不是說,當你達到了巔峰時,你就會感到滿足。 
愛永遠不會感到滿足,愛不知道滿足是什麼?但是那是很美的,那就是為什麼愛永遠是活生生的⋯。」 
~OSHO 
摘自《堅定不移》(達顯日記) 第九章
Every lover feels that something is missing, because love is unfinished. It is a process, not a thing.  
Every lover is bound to feel that something is missing –but don’t interpret it wrongly. It simply shows that love in itself is a dynamic thing. It is just like a river, always moving, always moving. In the very movement is the life of the river.  
Once it stops it becomes a stagnant thing; then it is no longer a river. The very word river shows a process, the very sound of it gives you the feeling of movement. Love is a river, it is not a thing, a commodity.  
So don’t think that something is missing; it is part of love’s process. And it is good that it is not completed. When something is missing you have to do something.  
That is a call from higher and higher peaks. Not that when you reach them you will feel fulfilled... love never feels fulfilled. It knows no fulfillment, but it is beautiful because then it is alive for ever and ever. 
~Above All Don't Wobble  
CHAPTER 9





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ameen.prem/videos/pcb.2365064243504712/2365063443504792/?type=3&theater

https://www.facebook.com/ameen.prem/videos/pcb.2365064243504712/2365066763504460/?type=3&theater

2019/03/19 三月北京行 Day28 返程





今日臺灣沿海及機場上空,濃濃的霧霾,能見度直逼北京!
難得這次準時PO完,明天要也沒有了!

⋯⋯⋯⋯⋯THe END⋯⋯⋯⋯
⋯⋯⋯⋯⋯⋯劇終⋯⋯⋯⋯⋯

機上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ameen.prem/videos/pcb.2365505300127273/2365505186793951/?type=3&theater

〈按摩師誌日 215〉2019 三月北京行(八):喜樂不是某種從外而來的東西

2019/03/13 三月北京行 Day22 小周(上)

昨晚二次買花,這是大陸行以來首度二次買花。其實很想休息,不想出門,會有「只剩下一個星期就離開了,不用買了吧?」的想法。

到了花店,白百合都沒開,選了一株已經開一朵的、粉紅色的,再選了幾株綠色花搭配。店長說:這綠色花再開會變成紫色。真的嗎?花名我忘了,沒買過。(結果不是開出紫色的花)

一開始葉子是有些擠,但想說未來它們將會(和上次一樣)一株一株地被送出去,就不會再有擠的問題,就不多修了。

#後來一朵都沒送出去

小腿蠻緊的,按不完,脊椎也是。右腿更緊,無一處不緊,有必要側躺按內側。膝關節周邊尤其是上緣很緊,腳踝正面也是,大腿內側也是⋯。

因為之前幾次都在處理上半部,需要大量的丟出、咳出、需要用臉盆接。到了這一次就好很多,只剩下一點點痰,所這才有餘裕來處理腿的部分⋯。

延伸閱讀:
「腿和腳幫助我們站穩腳步,帶領我們前進、前往我們要去的目標。擁有健康的雙腿,我們就可以自在的行走、跑步、跳躍或舞蹈。 
如果我們對於生命中接下來的行動有抗拒或恐懼,這會反映在小腿脛骨和小腿肚的肌肉。 
雙腿出現問題表示害怕前進,或者很想逃離某件事情。緊縮的肌肉代表內在的恐懼,或許有人讓你失望,或者未來讓你感到害怕。」 
~Prem Ameen 
摘自〈小腿文〉

2019/03/14 三月北京行 Day23 小周(下)

她說胸腔內的痰感覺還沒咳完,但已經可以覺察很多。昨天心輪的按摩也很有幫助。雖然胸、腹、肩都可以再繼續處理,但她說今天想繼續按腿。

第三場開始,在按到側面第二輪的腿部的上膝蓋處,她開始啜泣、抖動、哭了。這算是這九次以來最大的情緒釋放了!對她而言是,已經是很不容易的。

最後分享了幾招膝關節的保養操,她根本就蹲不下去,另一個動態靜心的動作也跳不太起來,嫌累。

她是唯一一位在結束的時候已經在想下一次,問我什麼時候再來北京,她說六月份比較有空。話雖不多,心思是細膩的。

延伸閱讀:
「深藏在第一脈輪的創傷很少被人發現。第一脈輪的創傷大多是深藏潛意識之中,大部分是我們在胎兒期及出生過程所受到的傷害,這些創傷深深影響我們的安全感、存在感和生存自信。 
~Prem Ameen 
摘自〈小腿文〉
https://premameen.blogspot.com/2018/09/189201807.html?m=1 
2019/03/15 三月北京行 Day24 中心負責人(上)

和上回十二月份累累的的樣子不同,這一次是用犀利的眼神掃描我,或許也不是針對我,而是這就是她平常幹練的樣子! 才二十分鐘就出現鼾聲,2/3時間都在睡。雖然中年略為發福,但身體大致都還好。原來她平常常做SPA,趴下去就睡著已經是SOP了吧! 結束後躺十分鐘就起來了。我問說:「翻過來就什麼都想起來了,放不下了,是吧?」她笑著點頭。 她說起床之後看到奧修照片,讓她感覺臣服。她遇過許多老師、師父,就是拜不下去。 中午休息拿出新紙本、彩色筆,開是塗鴉。新的筆記本,新的一頁,新的開始。 其實和身體工作一樣重要的是談話,我已經完全忘了和她聊了什麼?總之就是提醒她:晚上回去多休息、睡飽一點、觀察變化、做夢、靜心,都是重要的。 晚上外賣點健康輕食,結果(果然)是冷的,自己再補煮一碗熱湯。

2019/03/16 三月北京行 Day25 中心負責人(下)

凌晨三點睡醒,思索了一下「意義」。如果來做個案的人對他自己的身體的態度「看似關心」,其實「並沒有那麼認真」的話,那麼,整件事是不是就會少了一份、少了一些所謂的「意義」呢?

如果來做個案的人,許多時候一直都是保持睡覺的狀態,平時也過著常態的、被按摩師好好按摩的相對幸福的生活。養成一種來到按摩床旁,趴下就可以很快的睡著的慣性。按得好不好不是那麼重要,而是早就養成睡著的習慣了。

就像一個表演者或歌者,很認真地在台上唱歌,而台下觀眾卻自顧聊他的天,這樣的結構和狀態是不是會讓整件事折損了許多的意義呢?

可對這位嗜睡者而言,來此的意義可能不在於治療了什麼?轉變了什麼?而是在於休息好之後,還有很多事業要進行,事業上的成就感才是她現在的「意義之所在」吧?

她說喜歡藝術,也非常讚賞我的按摩。她享受找老師合作,開她想要玩的課程。我曾經表示過暫時不想開課,先專心做個案就好。而且去年她的狀況比較浮躁些,也不適合開我的課。

凌晨五點,處理了一些瑣事,泡泡咖啡,打打坐,補睡到七點。新做了幾個夢,放下夢裡的執著與輪迴。愉快的醒來,再次開始新的一天!

一早來她帶了早餐過來,氣色明顯不同。她說凌晨兩點就醒了,接著打坐兩個小時,打完又繼續做了伸展、拍打,還想了一下昨晚和我聊到的,也是她的核心議題:威權、傲慢心等等。

看來,我覺得按摩對她沒有效的懷疑是誤會了,更多的了悟是發生在回去的這12個小時之中。

第三場開始,我想側躺會比較適合她。做了脊椎、脖子、腰部、頭薦骨。中途她突然嘆說:「從來就沒有這麼的…」一如往常的,最後的睡眠一樣只有10分鐘就起來了。

我說:「妳的樣子跟昨天來的時候真的差很多」。雖然每個人的樣子都多少有點改變,但她真的很明顯。眼神變得柔和很多,不再犀利地直看著我了,呵呵。

有時候,千言萬語不曉得說什麼,「那就哭吧!也只能哭了」我說。她默默的、靜靜地滴下兩串眼淚。

離開時的擁抱她又短暫小哭了一次,我都快跟著哭了。她說不打攪了,讓我多休息。送她離開之後,我自己又回頭再補哭了一次...

延伸閱讀:
「喜樂不是某種從外而來的東西,它是你的意識放鬆安歇在它的自性中的本能狀態⋯。」 
~OSHO
下午場是最後一位新客人。我想說以後最後一場應該安排熟人才會比較輕鬆愉快。就隨緣了!

這位新客說:昨天等不及了,渾身不舒服,於是去做了經絡推拿。好吧,今天就從小腿慢慢地開始吧!來到背部,並沒有太強烈的情緒,就讓她感受平靜吧!雖然看起來似乎有非常多的情緒需要爆發出來。

〈按摩師誌日 214〉2019 三月北京行(七):由於那種祝福,癒療就發生了⋯

 2019/03/09 三月北京行 Day18  老客戶(上)

上午休息,下午老客戶到訪。她上週來按過三次,回去翻出了一些更深入的議題,因為事涉敏感和隱私,就不多說了。摘錄海寧格談墮胎摘要:
墮胎對媽媽有非常深的影響,對爸爸也有很深的影響,但是對爸爸的影響跟對媽媽的影響不一樣。
當一個孩子被墮掉的時候,他是被驅逐出去了。但是,媽媽的一部分跟那孩子一起出去了,她心靈的一部分是和墮掉的孩子在一起,這是有很深的影響。 問題是我們要如何復得我們所失去的呢?她要怎樣去收回跟墮掉孩子在一起的那個部分的心靈呢? 她要怎麼樣能夠收復她失去的那個部分的身體呢?那就是:她必須要完完全全地去面對這個事實。」 
~海寧格 
摘自《愛的序位》P.117
上半場完成背部,這是她熟悉的區域。下半場集中在腹部,也可以說是這一陣子正在面對的主題。我使用輕度和中度的深度,搭配略長的休息時間。中午說好了:少說話,禁語,各自單獨休息。
「第二任伴侶會感受到其伴侶與前一任伴侶間的連結。 
所以,第二任伴侶間愛要成功,只有第一任伴侶被承認且尊重,新任伴侶了解自己是跟隨第一任伴侶之後,且受惠於他們時,第二任的伴侶關係才會成功。」 
https://tsaejing.pixnet.net/blog/post/44521404-家族排列中的親密關係(伴侶關係)

2019/03/10 三月北京行 Day19 老客戶(下)

雨後北京
第三場大致和第一天相似路徑,不同的是疼痛感已大為減輕。我比喻說破殼時要用點力,也比較痛苦些,接下來力道適度即可。

選用吟唱和咒語的音樂,她有在聽,不止一個人說了:「您這按摩還結合了音樂治療。」做第二次側面的頭薦骨時手感超熱,這和做過脊椎按摩以及之前另一邊已先做過有關吧,很快就進入狀況。多待了一些時間,離去前小聲跟她說:「不用再翻面了,保持這樣就行。」

結果只躺十分鐘不想睡,沐浴後兀自在客廳喃喃亂語+靜坐,整理自己。

真的每次都有意外發生。外面開始下起細雨,迎來北京行的第一場雨,不是雪。待在北京的這二十八天,也只有這一天下雨。

#這,也是共時

延伸閱讀:
「不論是誰,將自己的痛苦或鮮明的過去在他人的面前袒露,都是需要勇氣的。這種長久隱藏在內在小孩中的痛苦記憶,是堅固而悲慘的。 
內在小孩連這種記憶都向你展現,同時你也做好清理的準備,這是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情。」(P.101) 
~摘自《內在小孩:在荷歐波諾波諾中遇見真正的自己》
鋼琴老師傳來了一段心得補充說明

2019/03/11 三月北京行 Day20 兩個小孩的母親(上)

又是律師,辭職在家休息帶小孩,這幾年上了一些心理學課程,最近專注在學習正念,因為朋友介紹所以來了。後來我問了她朋友(排在最後一位),才知道其實她們算不是熟,只是因為在某次談話中,她被詢問過有沒有「身體」相關課程,所以這位朋友才會第一時間想到她、通知她來。

所以,凡事都是有因緣,由願力促成的,不是什麼隨緣、剛好、碰巧、偶然等等。

跟她特別快就可以切入,隨意從放在桌上的手機殼聊起,因為我們都是使用iPhone,所以就聊為什麼選用這種手機殼,以及其方便性等交換意見。

第一場睡了40分鐘。她說肚子原有的疼痛的感覺好像不見了。身體比我預期的還好一些,有些反應也異於常人:該痛不痛,改該不緊。她才跟我說其實父親是中醫師,經常幫她按摩,所以我的力道對她來講不算痛,但給她的感受很不一樣。我說:我們在過程中還要協助妳的呼吸和覺察。而這個特質剛好呼應到她近期所關注的正念。順著話題我們也聊了一下內觀。

她嘆說:父親的按摩太疼了,讓她的身體受不了,尤其是肚子,絕對不讓他碰。

我沒有加入批判,如今她兩種都已經體驗到了,不需要再多說什麼。我也同理她的父親:一位中醫師,好好的開開藥、針針灸就好了,幹嘛還再去學按摩呢?很辛苦呢!想必這位醫師對於治療的用心投入,也是煞費苦心的!

如果,病人的藥方必須是「愛」,請問要怎麼給藥呢?奧修說:
「如果醫生愛病人,就會有癒療發生;那不是一種醫藥或技術知識產生的作用,它們都是次要的。它們也許有幫助,但是它們並非最根本的。  
最根本的事情是愛。如果醫生愛病人、為他們祈禱、替他們著想,在他的身上就會湧出一股帶給病人幸福的能量。 
他變成了一種祝福,而由於那種祝福,癒療就發生了⋯。」  
~OSHO  
摘自《堅定不移》(達顯日記)Above All Don't Wobble 第八章

2019/03/12 三月北京行 Day21 兩個小孩的母親(下)

早上九點跑出去買花,因為之前買的花都陸續枯萎了,昨晚也沒什麼力氣出去買,今天早上跑了三個地方都沒買成功,10點才回來,請她等一下。

沒想到她利用時間回了一些信息,還在河堤上散步、曬曬太陽,一點都不需要人擔心呢!跟聰明的人合作真好,不用擔心她會掉進負向思考。

第三場,她感觸最深的是脖子、下巴和肩膀,累積最多的位置是在肝區,這次只是初步確認,只花了一些時間在腹部,如果下次再來的話,腹部肝區是可以「一做再做」的。

她超喜歡這間屋子裡的搖椅,是第二位想賴在椅子上不走的客人。這次北京行的最後一天,我想說「這椅子有那麼好嗎?」於是躺在這張搖椅上整理了這篇文字稿,「是還不錯啦!」

最後跟她分享一些俯臥撐、深蹲等動作的經驗。對於「覺察比做了幾下還要重要」的提醒,她覺得非常受用。這類交流都是有問才會有答,也是因為互動比較熟悉、比較不見外了,才會有餘裕分享。

我跟她說:妳的身高體型蠻接近我(已故的)母親,還有前前⋯女友,順便把故事重點說了一下。她夠聰明,不需要說太多細節。但我沒告訴她的是:其實她的身體更加的細緻,那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照顧才行。

她是此行唯一沒有享受到花的客人,但我知道這對她一點都不重要。晚上飯後出門買花,插好花、拍張照補寄給她致意,這樣就可以了。

第二次買花也是有心情的,「買了一次幹嘛還買啊?」「再過一個禮拜就要回台灣了,幹嘛還買花呢?」「就這樣混著過也是可以吧!」「要買什麼花好呢?還是買百合嗎?」「傷腦筋呢!」

總之,這次買花的過程很順利,賣花人的品味和用心真的很重要。這束花是買花人和賣花人二者審美觀的綜合結晶。

回家立馬修剪,隨手捻來,又是一種風格,插完花心情變得非常之好,明天又是新的開始!

#之所以搭蹦車是因為買不到花要趕回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034770987/posts/2355101251167678?sfns=mo

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

〈按摩師誌日 213〉2019 三月北京行(六):持續觀照內在小孩並進行清理,才是最聰明的辦法

 2019/03/06 三月北京行 Day15 律師和律師太太(上)

第十五天,新鮮感已逐漸變為熟悉感,無常已變成平常。當一顆顆煙火都播放完畢,接下來是滿足還是失落?這就是為什麼必須回到每日靜心,經常靜心的理由吧!

今天來的是位律師,他說想到台灣玩,問我有什麼建議?我問他旅行最想玩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他說:「在鄉下、空氣好、騎著腳踏車,待個幾天⋯」,城市他沒有興趣(他經常出差,往返超過30個),再問他已知的、或聽說過的城市為何?他回答:「花蓮」,我說:「花蓮好啊,騎腳踏車可以,空氣好,有山有水,對待陸客也是相對友善的城市。」他立馬拿起手機查詢到花蓮的交通方式。

他使用蘋果手機,用Apple Watch記錄睡眠、運動等資訊,經常上健身房,但缺乏靜坐的經驗。手機上呈現的一些心跳啊、睡眠狀態的紀錄數值,顯示都蠻好的。

我說我買過第一代Apple Watch,結果過兩年電池就爆開,把手錶撐破了,排線也弄斷了,換電池也沒辦法修,送原廠修要七千元...。沒想到他聽完居然頗激動的說:「你可以告他呀!」我愣了一下,「告他?怎麼可能?蘋果耶!」想想真是好笑,這是律師的本能反應吧!

對於男性客人,尤其是「因為太太叫他來,所以來了」的男性客人,我會先確認他的狀態。他說他先來的原因是因為工作的關係,因為後天有重要的演講,無法請假,所以只能今明兩天來。(好的,了解了。)

第一場結束,如預期不會有什麼情緒釋放,醒來他說:「以為是十二點,結果是兩點!」,「睡得蠻踏實的」,並露出了笑臉。

第二場接著完成,他對於左肩膀的咔咔聲已消失,且更為靈活輕鬆,露出滿意的神情。第一場睡了一個小時,第二場睡了30分鐘。

大部分的來客或多或少都有些翻攪,今天的男客相對平靜。沒有劇情發生,會以為沒做什麼?以為這只是協助睡覺的按摩。首日結束有點心虛,得從對方離去時滿意開心的神情來獲得確認。雖然說睡著,卻也不是一邊按一邊呼呼大睡的那一種。

蠻輕鬆順利地結束這一天,他說明天早上九點就會來。

#一開始有查到大陸飛花蓮曾經有包機直航這幾年就沒有了

#花蓮旅遊攻略(港版)
https://www.hopetrip.com.hk/news/201401/59998_all.html

#台灣春遊當然要去最美的花蓮
https://www.hopetrip.com.hk/news/201401/60050.html


2019/03/07 三月北京行 Day16 律師和律師太太(中)

側躺,他說這樣左肩會痛,平常是不側睡的,微調了一下,他覺得半小時還可以。縮短時間,只做肩部、腰部、脊椎,然後就頭薦骨。

結果睡得很熟,叫不醒,就緩一點吧,輕聲叫了幾次,還是不醒!干擾音樂也做了,完全聽不見,只好再等幾下,掏出手機來寫點紀錄。

以不打攪睡眠的前提下,把左側、右側、正面完成。又睡了50分鐘。

沈澱了一下,接著要去公司,細節就沒聊。看得出來休息得很好,左肩也改善很多,我知道他是滿意的。再說也沒什麼身心靈話題好聊的,早點離開,我也好休息一下,準備夫人的到來。這些默契都盡在不言中。

下午,太太來了。雖然看起來明顯需要釋放,但似乎不是今天。一來就先回個電話,是真忙?還是緩種緊張?有時候人能來就不錯了。

和先生相似的情況是圓肩,偏瘦的身軀,不適合一下子給太多壓力,大概按一下就可以了。

翻正面的時候,做一些頭部、脖子、臉部的按摩,讓頭部的循環更好,覺察更深,平靜地把它完成就可以。她有濃濃的佛法觀念,一早來說她想要的是快樂。

我的工作焦點也在一直調整。覺察大於治療是比較適合她的。

醒來她說單獨的前半場有睡著,後面來都在感覺自己,整理出三點發現(非常好):「從來沒有這麼完整的呼吸過」,發現「以前的平靜都是做出來的」,好像從來都沒有像這樣「什麼事都沒有的躺著」。

晚餐叫了兩碗粥、韭菜雞蛋和類似蛋餅的東西,粥可以,其他兩樣都不太行。包裝完整。

#用紙盒比塑膠好些

2019/03/08 三月北京行 Day17 律師和律師太太(下)

她說平常跟母親的關係比較緊張,昨天回去看到明顯感覺不同,變得比較平靜。飯後跟先生去公園散步談心。她也用 Apple Watch,各項數據顯示她的身體很不錯,但從我的角度來看不是那麼一回事啊?

第二次的最後休息時,她聽到遠處的火車聲,感覺自己在旅行,處在一個宇宙奇異的時空中。今天覺得有鳥在空中飛,某一個片刻有看到光,當我的手在她的脖子的時候,後來離開就沒有了。

第二場結束他睡得很夠,精神很好,中午拿出帶來的經書唸了半小時。我跟她預告說:等一下第三場還可以睡得更深,她一副不明白不相信的表情。

第三場開始,本來想幫她做肩胛的伸展,後來放下了這個念頭。因為她關注的不是身體的調整,比較多的是寧靜、平靜、覺察、甚至是念經。

#圖一收到鋼琴老師傳來回饋
她對於側面肩胛骨的停頓、停止覺得很好。關於頭薦骨,她說第一次一下子就睡著了,她本來想要很認真的體會。我說:因為「你很認真」所以真的就掉進去了,「哈哈哈~」,我們都笑了起來。

她說第三場有跟內在小孩對話,小孩說很喜悅。我說:「對啊,你看,『內在小孩』這四個字是你自己連結的,我們之前都沒有聊到就自動浮現出來了⋯」

第三場最後的睡覺,就沒有在想什麼,覺得完全有沒有在想什麼了。

最後我教了一個可以和老公一起互做的肩膀放鬆運動。她學得還蠻快的,這是我能給的禮物囉!

延伸閱讀:
「身為意識的你,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一直在支配內在小孩。你可能有自虐的傾向,以為一切只有自己在承擔,但結果是:所有的重擔都落在「內在小孩」身上。你與內在小孩的關係變得不平衡,因此內在小孩不願與你結合。 
其實你能夠做的不是自行判斷或決定,而是開始「清理」,持續觀照內在小孩並進行清理,才是最聰明的辦法。」 
摘自《內在小孩:在荷歐波諾波諾中遇見真正的自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5542
#圖二蓮霧在北京算"顆"賣

〈按摩師誌日 212〉2019 三月北京行(五):在音樂的聲音之間有屬於寂靜的空隙

2019/03/03 三月北京行 Day12 

早上聊了一些生死議題、和父母的關係,在在都觸動著她,講到眼眶都濕了。

上午場開始,全部的時間都用在背部,她又說「真的是太棒了!」終場休息,所有的毛巾都濕了,必須換新。上完廁所回來。我靈感一來,請她站著,做能量的淨化,淨化一下氣場,其實更多的是提供她站著覺知自己的片刻。躺上去不久她說:「我覺得很喜悅!」

中午簡單吃了麥片,交換一下意見,休息了半個小時。就在這半個小時,我的意識進入很深的放鬆,然後再次漸漸地甦醒,回到這個世界。

第三場即將開始,我的腦中連換了三個方案,決定還是給她一個舒服、簡單、輕鬆的結束場。

不料,在面對小腿跟大腿內側的時候,又碰到了她昨天第一場所面臨到的痛點,那是她身上已知僅次於肩膀和腰椎痛的地方,或者說是她未知的,察覺不到的地方。去年最早來找我按摩,就是由於膝蓋的緣故,現在終於找到了,但是她承受不了。

因為腿部的痛已經讓她的感受很「豐富」了,原本的寧靜和平也暫時化為烏有。所以接下來,我做了比較輕鬆的脊椎按摩以及更放鬆的頭薦骨,讓她好好的休息(這次是真的)。翻另一面時,她說很擔心另外一隻腿也會一樣痛,我安慰著說:「我已經找到另外一條腿不痛的按摩方法了。」是的,在哄小孩呢!

結束後躺了大約40分鐘,她說「有睡著,睡得很沉。」她很認真的跟我表達感謝之意,回去之後又再次發了一段致謝的語音給我。

我鼓勵他些點分享文,那麼多感觸,不表達怎麼行呢?

延伸閱讀:
 「操縱人心的人或許會有下屬,卻永遠無法擁有一個團隊;會有顧客,卻少有忠實顧客;會有家人朋友,卻很難擁有真正快樂、令人滿足的關係。 
在現今越趨兩極化的世界,我們更需要懂得如何搭起差異之間的橋樑、化解紛爭。」 
~摘自《真誠,就是你的影響力》

 2019/03/04 三月北京行 Day13 鋼琴老師和貓(上)


今天來的是位年輕的鋼琴老師,主要是教兒童。我問學的人多嗎?她說:「都學啊!在北京這兒⋯」「學費貴嗎?」「一個月才500塊錢⋯」「那鋼琴⋯」「鋼琴也不貴啊⋯」


她說對身心靈這些東西有些排斥,還問:「什麼是觀呼吸?」我分享了一些年輕時教兒童美術的經驗,藉以拉近距離。 第一場反應安靜無聲,是東北人體型比較耐打耐疼的緣故嗎?醒來她說:在翻過來的時候感覺身體都「空掉了」,必需動一下手指來確認身體還在。我想起去年另一位黑龍江舞蹈老師類似的案例。她說比較困擾的事只有和母親的關係。 亂聊,聊到她和室友曾經最多養了十三隻貓,都是室友撿回來的流浪貓,養在客廳裡,最後又想起三隻貓忘了算進去,因為三個人的房間裡還各養了一隻。「所以總共是十六隻貓是嗎?」我問。

第二場她出了滿多汗,也呈現出疼痛的感覺,不再是早上所說的「很耐痛」的樣子。但整個人還是一樣安靜無聲地忍著,完全沒有表達。
醒來我問:「這什麼情況?」她說:「我說不出來,身體很懶,但完全不想說話。」其實我不但沒有禁止她表達,還鼓勵表達,但她內在的聲音到了喉嚨就自動卡住了,真是這樣嗎?這需要由她自己發現才算。

第一場她曾經說翻正面時她感覺「空掉了」,第二場更嚴重了,翻過來之後她就「都不記得了」,一直睡到我叫她起床她才醒。「妳已經睡了50分鐘」我告訴她,如果從翻過來起算,約有一個半小時不省人事。 做頭薦骨時,從她口中發出了兩三次熟悉的聲音,是明顯的入睡的聲音。但即便如此,也有人會說:「我只是很放鬆,我沒有睡著,我意識很清醒。」 她說參加的課不多,只參加過三次的聲音治療,對於聲音的敏感度她是優於其他同學的,而對身體的關注相對而言是比較弱的。她有定期上健身房,還請了健身教練。 北京的天氣越來越暖和了,要裸睡也是可以的,但我沒有這麼做。洗好的衣服很容易乾,晚上洗,隔天中午就幾乎乾了。

2019/03/05 三月北京行 Day14 鋼琴老師和貓(下)

早上又開始聊,從咖啡聊到茶道(人家姑娘有學過喔),再聊回健身、音樂、美術、終於連到她的的鋼琴教學,再(向內)延伸到「肌肉記憶」和「神經迴路」。
她說她的健身教練很胖(語帶爆笑等複雜情緒),卻仍然可以做到年輕時原本就會的動作,是因為肌肉有記憶。學習鋼琴應該也是因為手臂肌肉有了記憶。她的工作就是在:幫助小朋友從小建立手臂的彈鋼琴的肌肉記憶。


我皺著眉回答說:「還有『神經迴路』呢?」她愣了一下:「是沒想過」扯了一會兒神經迴路,談到繪畫前的塗鴉有助於創作,也就是先解除一下制約,先清理、治療,之後再做所謂正常的,比較有框架、有目標性的、和學習有關的事情。

終於聊到她頭痛了,說:「今天的信息量很大,我想我找到新的教學方向和可能性了。」終於願意放下頭腦了。

最後一場,我想還是給她比較輕柔的過程吧:「會再走一遍幾條你會痛的路線,妳練習看看能不能說吃出:『輕一點、疼』,看看內在正在發生什麼?」

新加了幾個手臂動作,因為她是彈鋼琴的,對於手臂的狀況會更在意吧!也可以思索一下神經迴路、肌肉記憶等等。讓她最特別的、意料之外的反應是按到左胸口時,她哽咽到都快哭了,右胸口比較接近一般人的反應。

基本上第三場的力道用的是最輕柔的,但是反應卻是三場裡最豐富的。結束之後躺了十分鐘就醒來了。

左上胸的疼痛超過她的預期,她說醒來之前還自己揉一下,確感覺不出什麼疼痛?嚴正地說:「下禮拜要安排到醫院好好檢查。」

關於「喊不出來」的問題,她有了答案,她覺得是「肌肉想要繼續按,但是了意識承受不了」,也就是「身體希望繼續,但是精神承受不住」,嗯,蠻好的回饋的。

按脖子的時候,她覺得「頭跟身體都快要分開了」,我說:「我們不贊成分開,我們贊成保持連結,妳可以把頭腦關掉,身體就會放鬆了」。她回憶起昨天第一場:「按到左側腰部時候,感覺內臟都快要被推出去了⋯」嚇了一大跳。
總結
最後說:「老師,您這個根本就是個『藝術行為』,就像是在我身上作畫。」我說:「是啊,我是當它是藝術在做的,而且觀眾只有一個,那就是妳。」

後來又想到「行為藝術」這個詞,我說是比較接近些。她說這樣就可以公開表演讓更多人欣賞,我猶豫說:「再研究吧,來一百人我也按不完」。她給我了一包老家的零食作為禮物:野生榛子⋯。

她總結出「這三場就好像是奏鳴曲:先快,後慢,然後再快。」跟她的身體很吻合,這我還第一次聽到,真是很有意思的比喻。

延伸閱讀:〈奏鳴曲〉
「古典樂派時期的奏鳴曲大多是由三或四個樂章組成,除了少數例外,這個時期的多樂章作品中的第一樂章,一定是快板,而且是採用「奏鳴曲式」創作,其調性則是樂曲的主調。第二樂章通常是和第一樂章形成對照的慢板,曲式並無一定,可以是二段式(體)、三段式(體)、或者是變奏曲等。 
在由四個樂章組成的奏鳴曲裡,第三樂章多為小步舞曲(minuet)或是詼諧曲(Scherzo),這兩種曲式都是三段式(體),速度通常是中等到快速的範圍內;如果樂曲由三個樂章組成,第三樂章則會有終章的氣勢。第四樂章要具備終結全曲的氣勢,必須能和第一樂章互相呼應。」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奏鸣曲


關鍵字:奏鳴曲、行為藝術、神經迴路、肌肉記憶

延伸閱讀:
《貝多芬最著名的五首鋼琴奏鳴曲》:當我們要選擇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時,首先想起的一定是第8號「悲愴」、第14號「月光」、第17號「暴風雨」、第21號 「黎明」和第23號「熱情」。以上是貝多芬最著名的五首鋼琴奏鳴曲。  
https://youtu.be/72Aol9DsNpI 
第14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在結構上頗有革新之處:並沒有遵照傳統的規矩,採用「快—慢—快」的結構,其第一樂章也並非奏鳴曲式;反而該曲的重心和高潮部分都在最為戲劇性第三樂章。這種突破是貝多芬所追求的。 
德國評論家保羅·貝克撰文稱:「如果一部作品以奏鳴曲式的快板樂章起頭,那麼一上來就定下了基調,讓後面的樂章只能補充而不能改變;但貝多芬想要的是一個前奏曲、一個序幕、一個引言,而非一個概括性的呈示。」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第14钢琴奏鸣曲_(贝多芬)
延伸閱讀:
音樂不是由文字、語言所組成的。它是由純粹的聲音組成的,而它只對那些不知道任何超越聲音的東西的人來說是純粹的聲音。那些知道寂靜的人——對他們來說,整個形式都改變了。 
在音樂的聲音之間有屬於寂靜的空隙。 
真正的音樂不是由聲音所組成,而是由空隙所組成。聲音來了又去;那些空隙會留下來。而音樂可以讓你覺知到那些空隙是比其他東西更美的;因此我必須說音樂僅次於寂靜。但是有可能甚至連音樂家都也許沒有覺知到這一點,除非他的音樂也是他的靜心。那麼,很快地,轉變就會從聲音轉到寂靜。 
當一個音樂家開始把他的注意力從聲音轉移到寂靜,他的音樂就變得幾乎是完美的;當他開始只聽寂靜而忘記所有關於聲音的事情時,他的音樂就是完美的。 
如果你的音樂無法在聽者之中創造寂靜,那就不是音樂。如果你的音樂沒有在你的聽眾之中變成一種不移的沒有頭腦,那就不是音樂。那就只是在製造噪音。 
~OSHO  

〈按摩師誌日 211〉2019 三月北京行(四):您這按摩真的很好,非常好⋯


2019/03/01 三月北京行 Day10 昨晚熬夜趕報告 她說昨晚熬夜趕報告,一來就說「眼睛都快睜不開了」,「開車時都快睡著了」、「今天是來睡覺的」。她十二月份來過,身體肌肉彈性各方面都比其它人要好,有在健身,本來就只是保養就行。對於她的熬藥,我沒有給予批判和勸說。 首場的過程很平和,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緒釋放和疼痛,一直睡得很好。只有在最後眼睛做完的時候,被我覆蓋的熱毛巾熱醒。 因為有提到遛狗的時候扭到腰了,但也沒說清楚,按得時候也不明顯,所以在背面結束時,在腰部的脈輪多進行幾次按摩,接著在薦骨多做些停留。協助她睡得更好更深就是這次療程的意義吧! 下午場繼續睡,總計上午睡四個半小時,下午睡四個小時,中午只休息半小時,總計8.5小時。一如她早上來的預定目標:整天都在睡。 她也是有一些課程歷練的人,我信任這是她要的,或者說是必須經驗的體驗。

昨天話不多的客人傳來訊息,摘要如下:

「昨天回家,想起小时候被爸爸打,当时只敢紧缩抱着自己小小的哭,有很多的愤怒和不满出来,也很累很累,需要休息。昨天的花今早又新开了两朵...🙏

延伸閱讀:
「身體就是我們的最核心。創傷不僅是發生在過去某個時間點的事件,也是那段經驗在心智、腦部、和身體留下的印痕。這個印痕會不斷地衝擊人類這個生物體,設法在每一刻活下去的方式。」 ~摘自《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第一部 #國家的創傷誰來治? #先解救自己先⋯

2019/03/02 三月北京行 Day11 您這按摩真的很好
早起喝了她昨天帶來的自製酵素,和我以前喝過的做法不同。真是太好喝了!我居然把兩瓶都喝光了,還忘了吃早餐。 上午是她的第三場,很平靜地按完側面的另外一邊,最後來到正面,按完頭部,再來到腹部。一打開發現手術的傷口痕跡(居然沒有先告訴我)。我說:「噢嗚,有傷口,什麼手術?」「闌尾炎」「幾歲?」「17歲!」就這樣,對話結束,開始按。 按了幾圈還算平靜,我提醒她「可以發出一點聲音,不要憋著」,她才開始說「這裡痛、那裡痛」。尤其是要靠近右側手術的區域,她說:「感覺一肚子氣出不來」。 這「一肚子氣」的症狀和前天那位的術後反應頗為相似。到目前為止,這次來的三位客人都開過手術。我是不是應該感謝這些「手術後的後遺症」呢?是這些症狀困擾著她們而讓我有生意可以做嗎? 要說生意,經驗告訴我:我大概是最會替老闆做,但最不適合替自己做的人吧!還好有「個案、療程」這種機制,讓付出的心力可以收回一些報酬。提價格是為了篩選客戶,以提高來者認真專注度,珍惜這個難得的機緣,減少浪費彼此時間。我是說生命。 她今年"貴庚"40,離17歲的手術有13年了(更正:是23年)。她很重視養生、健身,身體沒有贅肉,一般人經常疼痛的地方她都是OK的。最困擾她的是腹部的狀況,最近開始嘗試用酵素改善。 回到現場。又休息了一小時,我也休息了一會,起來發現她正打電話在罵人,不算大聲,隱約聽到是老公給她出個小包,我忙著收拾毛巾,就不陪聊了。整件事可以說蠻共時的,她懂的。她得趕回去處理狀況,離開前她說:「我以後再也不做手術了!」

延伸閱讀: 
「有些職業,比如牙醫、諮詢師和按摩師的收入是不可能具有突破性的:它們受到在既定的時間內服務的病人或客戶的最大數量的限制。如果你開一家美味的餐廳,你最多只能逐步擴大生意規模(除非連鎖經營)。在這些職業中,不論報酬多高,你的收入總是受到限制的。你的收入取決於你持續的努力,而不是你的決策質量。 如我必須給出建議的話,我會建議選擇一個收入不具有突破性的職業!收入具有突破性的職業只有在你成功的時候對你是有利的。這樣的職業競爭更激烈,導致更大的不平均和不確定性,在努力和回報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因為少數人獲得蛋糕的大部分,其他人可能什麼也得不到⋯」 ~摘自《黑天鵝效應》第三章
下午場換另一位老客戶。先聊了一下過年、跟父母的關係、權威等議題。我用了生命數字1、2、3舉例回應,希望能有所啟發,她聽得很認真。

琢磨一下,靈感一來,決定先從小腿開始按。我說「那乾脆連上面的大腿也一起按吧」,一按不得了,她的膝蓋兩側非常的疼痛,大腿內側也一樣。我說:「您還記得第一次來找我是因為膝蓋的問題是吧!」

「今天的主題就是這兩條腿啦!」我說,她回嘆說:「您總是能在我身上開發出新的痛點。」接著在做手部伸展的時候,她又喃喃地說:「您這按摩真的很好,非常好⋯」
室內採光真的重要,光影是拍好照片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昨夜北京颳了一晚上的怪風,似乎把霧霾都吹走了,今日(水逆)天氣晴朗,怪風依舊呼呼呼!
北京也是有藍天白雲的

〈按摩師誌日 210〉2019 三月北京行(三):感覺不到你手的存在⋯

2019 三月北京行 Day7

她說昨晚九點半就睡了,六點就起來了。我問:「這麼早能睡嗎?」她回答:「平常差不多十點就睡了。」

她繼續說:「睡到半夜三點半出汗醒來,衣服都濕透了。哇~全身!」我笑說:「原來您回去不是做惡夢,也不是情緒釋放,而是出汗。我又多收集一個回饋的案例了。」

她看起來精神很好,人本來就很健談。聊啊聊,從她養了三隻狗,一直聊到蒙古人的傳統醫療如何治療腦震盪和接骨,和西醫的方法當然完全不同。我想蒙古從馬上摔下來的案例很多,已經累積發展出成熟的調整方式了。也談了她小時候盲腸炎手術後傷口感染的往事。

沈澱了一晚,第三場我將重點放在正面的腿部。腹部和其他部位就等下回吧。

就一個藝術行為而言,我想我已經成功地讓她的三場都有不同的感受和體會,她是藝術家,我信任她的鑒賞力。所以呢?醒來又說了好幾次「好神奇」、「不曉得為什麼?」「怎麼會這樣?」

收尾繼續天馬行空地扯,不知怎麼聊的,說到了「許多人提早陣亡」,這話觸動了她,她表情變了,我若無其事地繼續說,她笑笑地聽,眼角卻泛著淚光,她伸手擦了。

離去時問我「下次什麼時候來北京?她有好多朋友也需要」。我回說下次還沒安排,等這次三月快結束才會明朗,或許兩個月來一次北京吧!

延伸閱讀:
「「蒙古人以擅長騎射而著稱,從馬背上跌落的案例也是屢見不鮮。蒙醫,在治療腦震盪方面可以說是獨樹一幟。蒙古人治療腦震盪的方法很多,主要就是通過撞擊療法、再輔以按摩、中藥、飲食及靜養等,使腦部受到劇烈衝擊後被震亂的能量系統重新歸整,恢復正常秩序。」 
https://www.google.com.tw/amp/www.epochtimes.com/b5/15/10/5/n4543112.htm/amp 
她描述小時候被治療腦震盪的方式,和以下的敘述差不多:
「木臼法:就是用一個比頭稍大的木臼,以頭頂百會穴為中心把木臼扣在患者頭上,臼口墊以柔軟厚布,使之緊貼頭皮。然後用小木棒敲打臼底,以三次為一拍,共敲二十一次。」
https://www.google.com.tw/....../b5/15/10/5/n4543112.htm/amp

這是所有另類療法的關鍵吧:「施救者的虔誠救助之心所產生的能量流,會對患者的身體發揮作用。所以施救者的內心不同,治療效果也會有差異⋯

正腦術

蒙古族的正腦術是蒙醫傳統醫術。通過人工震動治療腦震盪。該法歷史悠久,在蒙醫典籍“甘露四部”中,有詳細記述。


正腦術治療方法有四種,但無論何種方法,均應用“以震治震”的原理適用於牧民落乘,跌傷等外傷所致的腦震盪治療用具:。有布帶,碗,筷,小錘,沙子或米。

方法:先用布帶將患者的頭部緊緊圍裹一圈,然後將裝滿沙子或米的碗用布固定好,倒放在患者頭頂,令患者將一隻筷子橫咬在嘴裡,醫生用另一只筷子敲打橫咬的筷子露出的兩端,作為預備性治療(或診斷性治療)。然後再用小錘隔著布帶在患者腦後枕部露敲3-9次即可。

https://baike.baidu.com/item/正脑术/2800357



2019/2/27 三月北京行 Day8 昨天買花了
出發前北京才剛下過大雪,新聞PO出北京故宮被雪覆蓋的照片。心想:當初如果晚一點出發,到三月初再出發,應該就不會那麼冷了。
後來到達時其實沒那麼冷,路上也沒有看到雪。一週過後,白天氣溫已經來到23度了,在家裡偶爾還脫了外套只剩短袖。結論是:元宵節過後來北京是可以的。如果是來旅遊,三月份氣候都是蠻好的。
她十二月份時已經來按過三次了,話不多,不是很看得出來在想什麼?但是過程中的反應很劇烈,得用臉盆迎接的那一種。
後來在安排三月份行程的時候,我問了她「要不要來按?」她立刻就答應了,而且還約了六次。這讓我蠻驚訝的:「這麼快就決定了?」「不用想一下嗎?」「六次耶⋯」
話真是不多,溝通不易,反應大概是十比一,我講了十句話她能回一句就不錯了,大部分是回笑個兩聲。
第一場還算平靜,我也忘了準備臉盆,第二場有吐了一點點,也還好。小腿的狀況讓她有感而好奇,我們就繼續聊了一些小腿的事。
去年八月,我整理了三個面向,來說明腿部以及小腿的重要性。是不是真是這樣?就藉著個案過程,好好地覺察吧:
一、腿和行動力有關,帶領我們前進、跳躍、和舞蹈。
二、腿和第一脈輪有關,連結物質、生存、金錢。
三、小腿是人體的第二個心臟。

延伸閱讀:

今天結束時,終於收到她給的幾個評價:「跟上次不一樣,體會更深」、「感覺不到你手的存在⋯」。她是喃喃著自語順口說的。
沒關係,怎麼表達都行,我有收到。做完給點回饋,我比較清楚知道明天的工作方向。
昨晚去買花了,出發前有猶豫了一會兒,最後還是決定去走走順便買花,過程蠻順利的!
#賣花人的品味很重要
#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幫助臨門一腳的取捨或更換


2019/2/28 三月北京行 Day9 瓦斯修好了,才78元 昨天話不多的客人一早來說肚子曾開過刀,懷疑可能是造成容易脹氣的原因。
常常遇到這種情形,按了好幾次才說出一些過往的手術或創傷,或許是年代久遠早被他自己遺忘了,經過幾次的身體工作才有一些靈感和思索的方向,逐漸喚醒了記憶。今天的主題是肩膀和肚子。 個案的過程和結果,常常出現一些超乎我預期的反應和回饋,有些當然是在意料之中,也有許多在意料之外。 每次療程開始之前都還是有點擔心,以戒慎恐懼的心情迎接未知,但幾乎每次都可以很圓滿的完成。送走客人之後,心情會有些牽掛起伏,需要花點時間回歸平常心。 因為很快的就要找到靈感進行下一場或下一位,如果不想自己公式化、機械化地在工作,得要想法子自我更新。做這些紀錄的功能是讓這些歷程不要被忘記太多,下次這個人再來也好有些參照。 下午三點,房東找了兩位年輕的瓦斯爐工人來修瓦斯,我小聲問她「這兩個人哪裡找?」她說:「淘寶找到的」,選「評價不錯的⋯」。只見兩個年輕人從容地拆掉組件,東摸摸、西摸摸、測試測試,拍拍照照做紀錄,然後就好了,不用換零件,我都沒來得及看清楚他修了哪裡就修好了?結帳是人民幣78元。一趟路來兩個人,真是難賺了這錢!
在大陸叫外賣實在是太方便了,好幾次從大陸回台灣,我都會試著搜尋一下,看看有沒有新的App開始提供外賣服務,例如「街口支付」或是「食在方便」,可惜沒有,一直都沒有,我又不愛吃披薩。 #在北京,用VPN翻牆也看不了Netflix。

媒體越來越亂,「聳動標題,亂導風向,不論是非,唯恐不亂」,廝殺之激烈,真是讓人受不了。是我們成長了?還是它本來就這麼亂? 解決方案:別理這些謬論,多關注自己,關注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客戶!
延伸閱讀: 「我們公司做得最不好的時候,是我關心世界的時候。後來,我關心我們自己,關心自己是否開心,做得是否好的時候,我的企業越做越好,自己越來越開心⋯。」

~馬雲

2019年3月30日 星期六

〈按摩師日誌 209〉2019 三月北京行(二):內在小孩負責管理你的身體

2019 三月北京行 Day4
昨天她離開時已經晚上七點多了,我說「可以睡飽一點,明天早上晚點到沒關係。」她一早傳訊說:「11點到」,結果快到中午才抵達。
今天聊到她能感應到鬼,前幾年曾在上海酒店遇鬼的經驗。原來她所住的酒店大樓在施工時曾發生過公安意外,燒死了不少人,以至於一整排房間都不宜居住。她還說去年2018年八、九月的鬼比往年都多。我問她都怎麼驅鬼?她說放金剛經有用,地藏經也用過。
她說這個房子的能量很好!我說第一天進來也是有點濕氣和怪味道,弄了好一陣子才調好。
她說從小是被否定長大的,覺得自己像隻醜小鴨。一直到前幾年到歐洲工作時常常被稱讚,才算是獲得療癒和自信。
原來東方人的黑膚色在白人眼裡是讓人羨慕的顏色,網上有段話是這麼描寫的:「一黑百醜的中國醜女,到了西方國家就吃香了。東方女人略黑的膚色,正是白人女性最夢寐以求的『小麥色』。」
說著說著,她想起去年十二月來的時候,有療癒的到內在小孩。側躺時,她憶起童年六歲、三歲、甚至一歲的畫面。在那次療程中,她和她的內在小孩對話,給那個小孩愛。
我沒有刻意引導她怎麼做,但側躺的姿勢的確讓很多人的反應都很好。

延伸閱讀:
內在小孩掌管了我們的「身體」。許多人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請運動教練為自己設計每天的運動課程或者食譜。但其實內在小孩才是能夠針對細部給你適切建議的最佳訓練員。內在小孩負責管理你的身體,因此,當彼此關係改善時,你自然就能夠了解這些事情。(P.71) 
如果只是單從「身體」來解決問題,也就是只在表面上解決問題的時候,你內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在小孩」極可能被忽略,因而錯失了解決問題的機會。(P.81)
~摘自《內在小孩:在荷歐波諾波諾中遇見真正的自己〉

2019 三月北京行 Day5
今天是休假日,因為有人調整時段所以才空下來而改休假的,這次29天北京行程裡,也只有今天是完整的休假日。
原本理想的休假是安排在行程的中間,例如北京行的第14、15日,但其實不能這麼看的。
如果初一到出十二的內觀我休息得很好,那麼北京行的休假日排在行程中間是恰當的。但事實是:「在內觀當事務長蠻累的,我還沒休息夠(才三天)就來北京了。於是,今天下午是今年初一以來的這二十天裡,睡得最好的一個下午了,可以自由任性的午睡到足。整整睡了兩個多小時。
該休息、需要休息的時候,就要趕快把握機會休息,不要管「自以為是的頭腦」所框起來的日期了。
自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黑天鵝》和《灰犀牛》這兩個觀念不斷地被提起,今天剛好有個緣份點到這本書,想說就順便把這觀念搞清楚。看了幾章,還蠻好看的。
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是黎巴嫩裔美國人。看他怎麼描述自己:
「為了慢慢提煉我的思想,我需要成為一個閑人,一個職業冥想者,懶洋洋地坐在咖啡館,遠離辦公桌和各種組織,睡到自然醒,貪婪地閱讀,而不需對任何人解釋什麼。我需要逐步在我的黑天鵝思想基礎上構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 
我是一名懷疑經驗主義者及閑人,主要事業是對某個思想進行非常深入的思考”,但為了簡便起見,我乾脆說我是豪華轎車司機。」  
~摘自《黑天鵝效應》第一章

「現代世界對我們的雙重懲罰是:既讓我們未老先衰,又讓我們長命百歲。」
「拖延,是你的靈魂不想被套牢所做的反抗。」 
「一半的人靠嘴巴說謊;另外一半靠眼淚行騙。」 
「某些系統有很高的集中度,讓人有穩定的錯覺,這樣的系統具有脆弱性——這讓我相信銀行體系是所有即將發生之意外的母親。」 
「不要去上(正統的)經濟學課。經濟學會讓我們破產倒閉,而且,我們將會看到,事實證明經濟學的確已經把我們搞到破產了⋯」 
「經濟學缺乏科學嚴謹性,也缺乏道德觀。」 
「醫學在亞里斯多德的目的論錯覺下歷盡滄桑,加倫(Galen)的理性主義方法醫死了許多人,而醫師還以為是在治病救人。」 
「別去聽主持人的問題,只管把我最近想的東西拿出來答就行了。很神奇地,主持人和觀眾都沒注意到問與答之間沒有關聯。」 
「你需要用一個故事代替另一個故事。比喻和故事比觀點有力多了,它們也更容易被記住且更富有趣味。觀點來來去去,故事留駐人心。」 
~摘自《黑天鵝效應》

中東地區的文學、藝術、思想,生在台灣的我們是相對陌生的,電視只會跟著CNN報導當地的戰亂而已。昨晚點到這張專輯,聽了一陣子,雖然聽不懂在唱什麼,但顯然這不是民歌,也不是情歌,一定要歸類,算是宗教歌曲吧:


2019 三月北京行 Day6
今天的客人是某位還熟悉的學員的老師,由於口耳相傳,她的學生們有好幾位都接受過我的療程。所以呢,建議老師也來按。
之前她學生幫忙約了三次都沒喬上,這年頭最難的是喬時間吧!三次起碼需要兩天,人到還不行,心也要到。嗯,乾脆連業障一起帶過來吧!
她格外重視這次的交流,一來就把個人歷史簡單地說了一遍:從出生到出國,到最近幾天在糾結的事。看得出已經盡量精簡了,細節我記不住,也不宜寫太清楚,而且這些個人歷史也不是重點。那,重點是什麼呢?
她說從沒有讓人按摩過身體,一次都沒有,她不信任坊間的芳療或推拿,只有做過針灸,而且從不吃西藥。
我小翼翼地按著,沒有施加太多壓力,讓她有充分的空間和自由,咀嚼玩味她的第一次體驗。
翻到了正面做頭部、下巴的時候,她有了反應,一直在吞嚥,我就順勢多做了幾次,她終於忍不住笑了出來,我說:「您可以笑大聲點」,她就笑得更大聲了。
結束之後沒有躺很久就起身,大約二十分鐘吧!雖然如她所說「身體蠻多傷的」,但她並沒有像許多人那樣因疼痛而昏沈,因疲倦而需要更多的休息。
「好神奇!」、「你怎麽做到正念的?」「覺得很開心、一種喜悅的感覺,不知道怎麼形容,就笑了。」摘錄以上幾個關鍵回應。
「嗯,有接受性就好!第二場就可以放心下重手了。」所謂的重手,也不過是多給出一兩分的力,但她已經想逃跑了,特別是在按小腿的部時候。不能真的太用力,得邊按邊評估她的承受力。
第二場結束有躺比較久,約半個小時。我說「您原本以為是膝關節或踝關節有問題,現在明白小腿情況了吧!它終於被看見了。」

延伸閱讀:
「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小腿的狀況,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受到小腿的影響。 
腿和腳幫助我們站穩腳步,帶領我們前進、前往我們要去的目標。擁有健康的雙腿,我們就可以自在的行走、跑步、跳躍或舞蹈。 
如果我們對於生命中接下來的行動有抗拒或恐懼,這會反映在小腿脛骨和小腿肚的肌肉。 
雙腿出現問題表示害怕前進,或者很想逃離某件事情。緊縮的肌肉代表內在的恐懼,或許有人讓你失望,或者未來讓你感到害怕。」 
~Prem Ameen 
摘自20180803 北京行Day10 〈小腿文〉(上)

延伸閱讀:

「誠實意味着不懼怕特立獨行,也不懼怕特立獨行的結果。」

~摘自《黑天鵝效應》第三章
 

〈按摩師日誌 208〉2019 三月北京行(一):永恆是「無時間性」的...

此行在回到台灣之前就已逐日在臉書上完成每日旅程的紀錄,但轉記到部落格,也就是這裡,卻是在十天之後...

2019 三月北京行 Day1 

這次買下午的3:20起飛的班機,以為早上開始收拾,收拾到10:30應該可以出發,接著搭捷運到台北車站,再轉搭機捷。花時間,然後省點錢。

沒想到行李收拾到中午12:00,只好呼叫計程車,從淡水到機場1,200元。由於去年六月搭機捷到桃機,幾乎來不及上飛機的教訓之後,決定爾後一定要提很早到才行,沒得商量。什麼車都可以搭下一班,飛機不行。


出個國像是準備行軍作戰,因為是去工作不是去玩。這次出發前的狀態和以往不同,主因是三天前才剛從內觀回來,只有緩衝三天真的是不夠的!

比學歷重要的是了「專業力」,簡稱:「達成任務的能力」或稱「克服萬難完成你想做的事的能力!」。同樣重要的是客戶力,沒有客戶,這個「給」,沒有「受」的對象,這個圓,圓不起來。


容易被忽略的是「能量管理力」,必須先有覺察,有自知,才能談管理。一般都僅注意到時間管理,能量總是疏於管理,僅依靠以「吃+睡」來補足,當然是很粗造的。

不是每個工作都可以耗盡的,要留許多餘裕才行。相對粗頓的如司機,為了起碼的安全,得保有足夠的清醒。相對精微的是治療師,你若比客人還累,還能給出什麼?就只能透支的給而已,而且很可能創造出吃力不討好的結果。

金黃色是夕陽照射的緣故
在飛機上看了電影「瘋狂亞洲富豪」,片長兩小時,看完剛好準備降落。你說看這種片子有啥營養?還不如闔上眼睛休息睡一場覺是吧?其實看完片子,有轉場的效果,等於睜著眼跟著整部戲做了一場夢,也可以說電影取代了做夢。

做夢有其療效,至少是有轉移功能。能睡著當然很好,若只是閉目養神,醒來有可能和原來的情緒差不多,甚至累積的胡思亂想更多,是吧!


2019 三月北京行 Day2

一邊是太陽,一邊是月亮
此起彼落著,日月交替著



第一餐:番茄🍅酸菜魚麵

人民幣33元,合台幣151元,白飯吃到飽。

原本要去吃日本料理鰻魚飯,結果歇業,關門了,人去樓空,留下荒蕪的內裝。反倒是樓上的連鎖酸菜魚麵,座無虛席,客滿!

「永恆是「無時間性」的,它只是以它的樣子存在,沒有什麼東西在那裏發生,它就是『空』。」
~OSHO
摘自《信心銘》第五章






2019 三月北京行 Day3

站得越高
就可以看見
卻不一定能發現
啊!
這世間
這人間
這一天
這⋯也會成為過去
你問我何時回故里?
我想
當北京氣溫從負5度變成正15度的時候
就是我起程的時候了

第一場完成,她睡了一小時,必須適時叫醒,不就這樣無止盡地睡下去。稍作休息,吃點水果,品嚐她帶來的自製酵素。結果第二場四點半才開始,翻面時她說:「這次都有保持清醒」,「才知道老師您在做什麼」,「之前都是昏睡的⋯」。(之前她匆促來按過單次(一場),以及一個療程(三場))。

第二場換在腳部做結尾,手離開之後在原位坐了一會,她仰身看了一下我還在不在,「腹肌還蠻有力的,說仰就仰」我想,接著我就出去了,心裡有了準備:「或許十分鐘就起來了」。

稍微躺五分鐘休息,房東派了修瓦斯的物業來敲門,看了一下就判定是控制紐故障,全程不到兩分鐘,就先回去了。
我進了個案室看了一下,聽到細細長長的呼吸聲,「結果還是睡了」。

晚餐用手機叫了外賣,約三十分鐘送達。才要開始吃,她就自動醒來,此時已經七點三十多分,是的,第二場她又睡了一小時。
已經遇過很多次了,以為第一場已睡飽了,沒想到第二場還能再睡。她說第二場看到很多情緒,是跟母親有關的。
接下來的工作目標就是不能弄到這麼晚,最好是六點左右就結束。因為這第一場是來過幾次的熟人,難免多聊了,也是合情理的。
戰鬥天使艾莉塔2/22才在中國上映,出發前來不及在台灣看,要看大螢幕的話,可能得在中國看了!怎麼會這樣?
(つづく続く)
#早上的日出被霧霾沒的像夕陽

詹姆斯卡麥隆:「真正能夠拯救世界的是女性的力量,而不是男性力量。」https://m.juksy.com/archives/87755
星期六的霧霾日出
正月十九,北京晨月
在台灣是艾莉塔,在北京是阿麗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