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羅夫按摩 Rolfin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羅夫按摩 Rolfin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按摩師日誌 134〉2016 奧修能量平衡(五)學員分享:這是心智無法企及的體驗,難以言喻


學員分享:

參加阿敏老師的工作坊是非常不同的經驗。過去我參加的工作坊,往往集中在心智的學習上,課程緊湊、大量的新知識與概念不停的湧入腦中。

阿敏老師的工作坊卻正好相反,讓我們在緩慢的身體工作中,體驗到穩定的品質──正因為慢,所以更需要穩定的身體與心,才能將細微的品質做出來。

和同學交換練習的過程中,剛開始頭腦真的很難放下防衛,東繞西繞的,思緒總是繞在一些沒重點的地方,很抗拒體驗自己的身體。

後來願意正視自己的身體狀態了,才發現身體就像通往無限的異次元百寶袋一樣,創傷或沈重的記憶就不說了,連無意識接收到的各種訊息,都如實的堆積在每一個細胞裡。

互相按或被按的過程,就是身體記憶解壓縮的時刻;然而,身體裡面那些躁動、痛苦、緊張若是不被正視與承認,我們又如何能端坐在當下這一秒?

被按摩的過程中,身體中的壓力與記憶釋放的過程確實是痛苦的;如何在最難忍的過程中亦不逃避,似乎也只能一直練習放鬆,在放鬆中交託,在交託中體驗信任,然後才發現自己比自己以為的強壯,自己的身體也比自己以為的緊繃與控制。

按摩別人的過程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在「靜」當中,放下自我,於是意識能容納與接收另一個身體的訊息;在「穩定」當中,才能與自己的身體連接,與地連接,進而將由地而來的力量運用在按摩中;最後,因為有了寧靜與穩定,「緩慢」的過程才能夠被完成,才能夠出現在按摩中。

這一刻,彷彿女媧捏活了泥人。

工作坊中,我們時而捏塑其他的身體,時而感受別人的捏塑,這是心智無法企及的體驗,難以言喻。

by Teen
瑜珈老師
20161114 台北

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按摩師日誌 130〉2016 奧修能量平衡(一):有「心」加上有「藝」所以有了「美」好的感覺

2016 奧修能量平橫按摩主題三最後一天的課後合照
流年九

流年九:
「許多過往所堅持的信念或某些東西似乎開始動搖,對於生命的回顧在這時變得明顯。」

今年正逢我的流年九,許多結束的感覺浮現。對於這次按摩課程招生並沒有什麼積極作為,可以說一整年都很被動(2016有半年的時間在體驗咖啡灌腸和葛森療法)。由於僅四人上課,故而自然連結到九年前,2007年剛開始按摩教學時的四個人、小班的心情,經過九年的成長與歷練,帶領方法、流程、心境也大為不同。這次把過程紀錄的心思也放下了,僅留課後的團體合照。

在九天課程結束的隔天,彩虹出現在我午睡醒來的窗外,我醒來、拍完,它隨即消逝,接著在我外出採買的路上它又再次浮現,好吧,於是我又拍了一次。我想,是這次課程圓滿完成的禮物吧!

彩虹是諸多因緣和合下的產物,它比平常所看到的雲彩需要更多的條件,甚至是觀看的角度和位置也會有影響。就像剛結束的這九天課程一樣,有老師、學生、主題,有開始、過程、結束。九天的時間很短,卻可以走得很深。課程結束了,每個人都回到居住的地方,重新感受、面對、建構自己的生活,該放下的就放下,該提起的,就提起吧!下一次課程就好比是下一世的輪迴,主題、人物、劇情、感受、領悟,都會是不同的。生命的一切也都像是這個課程一樣,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

佛陀說:「諸行無常」,一切世間法,成住滅壞,刹那不住。所有的青春是無常的、所有的聚散是無常的、所有的富貴是無常的,當然,連我們的生死也是無常的。人生原本就是「幻化無常」的,萬物皆是「無常」 ,若將「無常」以為「常」,就會因「執有」而累積「欲望」,被世間一切物欲所迷惑而有了「痛苦」。如果將「無常」以為「常」 ,就會不斷地產生所謂的:邪見、顛倒、和妄見!這次的課程結束後的心情,再次喚起我對「無常」的覺察。讓我再次連結到「時時徹知無常」這句話,這是葛印卡十日內觀進階課程的主題!

清理地下二樓

家裡的地下室很髒很亂,它成了你的隱憂很久了吧
為了說明能量平衡按摩與其他按摩的不同,我用「清理地下二樓」來比喻:「你可以在二樓和朋友喝咖啡、聊天、看風景,可你家的地下室沒人整理,老鼠蟑螂亂竄,怪味浮上二樓,即便你灑更多的香水也掩蓋不住,你心裡一直知道家裡的地下室很髒很亂,它成了你的隱憂很久了,你用更大的嬉笑與更大的確幸也覆蓋不了這個事實。所以,清理吧!好好面對它、釋放它、整理它。說難不難,它跟你的第一、二、三脈輪關係密切。它和生存、性、恐懼、關係、原生家庭、內在小孩都有關。透過身體工作,緩慢地、耐心地、安靜地傾聽,可以讓它們一一浮現。」

手知道,心知道

日本工業設計師柳宗理說:「用即是美」,讓產品設計師重新省思「形隨機能而生」(Form follows function)的製造本質,設計是用來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他認為「手」是傳達人類心思與觸感的最佳方式,其個人哲學是:「真正的美並非創造出來,而是自然顯現」,他堅持以「手」進行設計,從「用」出發,他說:「用手去感受,手上便有答案。」

「手」是傳達人類心思與觸感的最佳方式,按摩過程中的「觸」,是一種「施」與「受」的關係。

回來談按摩吧!在做「按摩」這個行為時,無論是哪一種名稱的按摩,一樣都是用「手」在「觸」在「感」(註:用腳踩的、用身體壓的按摩法先不討論!),不同的是,按摩是一種雙向的「觸」與「被觸」。按摩過程中的「觸」,是一種「施」與「受」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給予」和「接受」,給予者在過程中的「感覺」可以是雙向的,感覺著自己,同時也感覺被觸的另一個身體。而接受者的感覺也可以是雙向的,在一開始還不是那麼放鬆,還不是那麼敞開時,會放比較多的注意力在警覺給予者「入侵」的力道與品質,等到身體熟悉了這個外來的「頻率」,就會有其因應的「態度」產生,是繼續忍耐還是放鬆?是這麼點放鬆?還是可以允許身體再放鬆、更放鬆?在全然地放鬆與放心之後,就可以更安住在身體裡,悠遊、探索、面對、感受身體的疲倦、累積的情緒、過往的回憶、以及疼痛的釋放?在安靜地長推之後,身體自然地深呼吸是獲得釋放的徵兆。持續地、長時間處在這樣的狀態下,就可以察覺、接收給予者的用心與靜心品質。對了,更細微的是關於「第二個身體」的覺察,奧修說:

「第二個身體比第一個身體巨大,不受肉身體的局限,它在你的肉身體之中,也在你的肉身體之外,就像是一種難以捉摸的氣氛、一種能量氛圍,圍繞在你的周圍。只要我們對「肉身體」不夠敏感與覺知,「肉身體」就無法與其他身體產生和諧的連結。如果你開始覺知到這個身體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那麼你會開始感受到第二個身體的存在。除非你能夠全然覺知到你「肉身體」的所有活動,否則你無法知道「乙太體」,因為「乙太體」比「肉身體」更微妙、也更難以捉摸。 
一旦你充分覺知到「肉身體」的活動時,你會開始感受到第二個身體的活動;然後,你會驚訝的發現,原來乙太體的「振動」一直都在你的內在活躍著。一旦能夠覺知自己「肉身體」上的各種活動時,我們就能夠開始感受到第二個身體的活動。當你對這兩個身體的活動都有了清楚的瞭解之後,這份瞭解會創造出兩個身體之間的「和諧」互動..」
人可以透過雙「手」,與物、與人接觸,物不會說話,沒有生命東西無法表達,只有活的「生物」可以表達,就好像貓狗動物們可以表達牠喜歡或不喜歡被你觸摸,而「人」與人之間更是可以靜靜感受彼此的用「心」。在按摩課程中我最常做的事就是調整給予者的姿勢,讓敏感的接受者可以立刻說:「對,就是這樣,有比上次好很多。」而給予者的頭腦則可以不需要再喋喋不休,直接專注在「身體」上用功吧!在身、口、意上用功,在每一個感覺、念頭、與行動上覺知。到最後,沒有「人」在療癒,沒有誰在療癒誰,交給「存在」來療癒吧!按摩、設計或藝術都是這樣的,有「心」加上有「藝」而產生了「美」好的感受,或者你想要用我很不愛用的「幸福」這個詞來形容也行!

彩虹在我外出採買的路上再次浮現,再次喚起我對「無常」的覺察。

2016 奧修能量平橫按摩主題三最後一天的課後合照

在寫這一篇的前一天,彩虹又出現在窗前,這次我想到的不
是什麼禮物了,也不是無常,而是在催我趕快把這一篇寫完
延伸閱讀:正知:完全的了知 
當禪修者開始從部分的、零碎的視見轉向對真相之全盤了知,便能對心物現象如何運作有更清晰的了解。每當感官對象與其中一道根門接觸時,心立即生起認知、辨識與評價、感受與反應的作用。這個過程要能產生,感官對象必先與身心結構發生接觸;否則這個對象對我們毫無意義。這項法則不僅適用於五種感官,也適用於心。就像眼或耳,心亦存在於身體結構之內。因此如同景象或聲音,心的對象其實存在於身體架構之內,而非外界。假使我們忘卻這項關鍵事實,將無法徹知真相。 
透過對全身感受的冷靜觀察,禪修者體驗外在與內在感官對象在身心結構內造成的實際影響。如此邁進對實相全盤了悟。藉由切身體驗,他了知每種感受不論粗重或細微、愉悅或不愉悅,都是短暫並有著生滅的本質;這就是無常─anicca的根本事實。如果我們對任何短暫的東西執著,勢必招致痛苦;這是苦─dukkha的根本道理。對於暫時現象,我們無法控制與支配,企圖將它的本質從短暫轉變成恆久,或企圖令它產生快樂而非悲哀,我們註定失敗。這就是無我─anattā的真理。 
如此,當禪修者持續客觀地觀察感受,便會生起無常、苦、無我的智慧。隨著智慧日益增長,「我、我的」的幻象日趨淡滅。此時,禪修者首要關注的不是感官對象本身,而是它在身心結構內的顯現。以此方式修習他便能對身心現象的實相有更完整而正確的了悟,從而由幻想與痛苦中解脫。 
這是內觀禪修的真正目的:喚起對實相的全面了知,並在所有情況中保持此份了知。無論坐著、站著、躺臥或行走,無論進食或喝飲,無論入浴或漱洗,無論說話或保持靜默,無論聆聽、觀看、聞嗅或觸摸,禪修者必須保持正知(sampajañña),及對實相的全面了知。 
~葛印卡
摘自:內觀/法的開示/正知:完全的了知 
http://www.udaya.dhamma.org/C_Sampajanna_The_Fullness_of_Understanding.htm

延伸閱讀:20081010_關釋課後閒談 (二):七脈輪與七個身體
http://premameen.blogspot.tw/2008/10/20081010.html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Rolfing - Segunda Parte

http://www.rolfguild.net/

奧修建議新來的人學習羅夫按摩

http://www.bostonrolfer.com/images/06.jpg
在1975年5月,最早的關於身體精微構造的會議以Rolfing和按摩開始。

奧修建議新來的人學習羅夫按摩課程,他說:

當頭腦在融化和改變,進入Rolfing是很簡單的,會有很大的好處,因為身體能非常輕鬆地隨著頭腦改變。頭腦裏有些東西改變了,相應地,身體必須重新調整,或者,如果在身體裏什麼東西改變了,頭腦也必須重新調整。他們兩者保持著非常微妙的和諧。所以,如果你處在一種特定的頭腦狀態之下,身體也有特定的結構。當頭腦改變了,身體需要一個新的構造。

Rolfing不是別的,只是重新構造。它試圖軟化老舊的肌肉組織,幫助身體創造新的肌肉組織。例如,如果一個人很憤怒,他的手、手臂、肩膀和牙齒都有一種特定的肌肉組織。一個憤怒的人必然在上下顎、牙齒、手上有一種非常深層而微妙的緊張。當你扔掉憤怒或釋放它、宣洩它,突然舊的結構就不需要了。那麼,如果你不做Rolfing,那個舊的結構能存在幾個月,甚至幾年。那個舊的結構能強迫你進入舊的方式、舊的習慣,即使頭腦已經改變了,因為身體有它自己的分量。

有很多次你做了事情之後說:“我不由自主地做了。”一個人怎麼能不由自主地做什麼呢?但是它的確發生了。它發生了,因為身體有它自己的方式,有時候它很過分。頭腦知道它是錯的。頭腦不想做它,但是老的習慣太重了,身體強迫你,你只是被拽進了老習慣。

那麼,當頭腦真的在通過靜心而改變,Rolfing是個很大的支持。它很容易改變身體的結構。但是如果頭腦不是在經歷改變,那麼Rolfing是非常痛苦的,因為頭腦沒有準備好,而你在強迫結構的改變,而那個結構是存在需要的。即使你做Rolfing,身體也會聚集同樣的緊張。有幾天你會感覺很好,但是頭腦會再次創造它的領地,因為頭腦還在那裏。 ~osho

http://www.swissrolfing.com/images/img_vorher_nachher1.jpg http://images.inmagine.com/168nwm/pixtal/pt084/CD084018.jpg

註:"Rolfing"指"羅夫按摩",始創人是Ida P. Rolf (1896-1979),她原本是一名生物化學家, 後來成為物理治療師,她認為肌肉緊張和情緒有著密切關係。

Rolfing 有別於我們認識的脊醫(chiropractor)理論,因為後者注重脊椎的矯正,而Rolfing還包括身體其他部位的矯正。

資料顯示Rolfing有效治療及改善腰背痛(low back pain),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及慢性疲勞綜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等等。

"羅夫按摩
Rolfing Massage",後來在1975年引進普那奧修社區之後,演變為今日的"能量平衡按摩 Rebalancing Massage"。

奧修談羅夫按摩
http://www.eshana.com.tw/wherebuy/box1_07_31.htm
http://www.osho.tw/ebook/box1_07_31.htm

【課程奧修能量平衡按摩
http://www.oshonewage.com/02%20courses/prem_ameen_osho_rebalancing/00.htm

【個案奧修能量平衡按摩
http://www.oshonewage.com/03_sessions/03_index.htm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