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關節釋放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關節釋放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6月15日 星期六

2019 奧修關節釋放六日工作坊 OSHO Joint Release 6 Days Workshop

課開久了,越注意的是參與者每日的內心起伏,以及人與人之間微妙的化學變化。越少注意的是外在的樣子以及想到未來,例如拍照、做資料。越少的事先設定,就可以留下越多的空隙,允許越多的彈性發生以及自由地創造出意外的火花!

投入一個工作坊,它不像去大陸做連續做一個月個案那樣,每天有固定的零碎時間可以寫些什麼、回顧什麼?所以,課後的圖文紀錄也越不重要了,一切的發生都是現在進行式,更正:當下進行式。

課程的最後一天遇上地震,地震對於某些人是立即的擔心害怕,但對於年輕的大陸學員則是新奇有趣,甚至希望再搖一次。眾人在一起經歷地震,互相激盪,喚起對於生命無常的感悟。

遙遠的相遇自有其張力,它可以帶來每個人都需要的深度感動!所謂的「療癒」是實質的,也是潛在的需要,貫穿其中的,是對於愛與自由的渴望!是的,「愛、生命與歡笑」,這次的課程就是這樣!

#照片只拍一張就好
#謝謝旺旺大師兼壽星的協助,在課後掏出牌卡幫忙把大家照顧得很開心
#本文因故延遲兩個月才上了傳圖文

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按摩師日誌 168〉2018 奧修關節釋放九日課程 (四):愛的發生是依據「共時性法則」(Synchronicity)

2018年初關節釋放主題三的某日課堂裡,我把1999年在奧修社區的第一次個案體驗盡可能精簡地一次說完,沒有想到兩位助理直到第二天下午還在互相討論,試圖探究出其中原因,例如:像這種這麼關鍵性的經驗的發生,「到底是命運的安排?或者是個人的選擇呢?」之類的。

在回顧某事件的發生原因,一般稍有深思能力的人都能回溯並同意它是「因緣俱足」的結果,能夠找到許多內外在的「因」做為理由,來支持事件之所以發生的「果」。也能聯想到:若是少掉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原因,其結果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可以說:若沒有多年的靜坐練習以及對奧修的信任,再加上那位治療師本身所散發的、吸引我的特質等種種因素,或許我就不會有足夠的動機預約那一場「改變我人生方向的個案」,即便是預約了,也未必能夠在那麼短時間裡,那僅有一次的經驗裡,在我身上創造出深刻的經驗。

可以再被排除原因的是失戀、沒有愛人等令人傷心情愫,因為當時我是有女友相伴去社區且相處和諧,雖然她提早先回台灣,但我並沒有明顯的失落感。也就是說,與愛人的身體肌膚之親一直是有的、夠的,相對於找不到伴侶的其他人,以及沒有靜心經驗的人,我看起來還蠻自在愉快的,沒有道理在一次的個案之後就泣不成聲,何況,我才剛參加完七天的無念靜心和十天的內觀靜坐

最後是其他因素,例如喪母之痛,我以為在經過十多天的靜心課程之後,它已經平息了。我沒有預期一場看似單純的按摩可以擠出我體內那麼多莫名的眼淚,不需要語言和外在事件的衝擊竟然可以讓我的淚水潰不成軍:「簡單、快速,一擊就中!」。這是當年的我從來沒有經驗過和想像過的。 
對於奧祕難解的事件,若要執意問出個為什麼?除了已知的因果法則,我找到以下兩個視角作為聯想,一是來自奧修談「共時性法則」(Synchronicity,另一是來自張愛玲的散文〈愛〉,它們的共同交集都是關於「愛」。

第一則:奧修說:「愛的發生是依據「共時性法則」(Synchronicity)」

奧修說:

無限的經驗不是一個因果經驗,它沒有涉及因果關係。這個世界只知道事件的發生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因果關係的世界。每個結果都需要一個原因,沒有原因你不能產生結果。
The experience of the infinite is not a causal experience. There is no causality involved. The world knows only about one kind of happening – that is the world of causality. Every effect needs a cause– without a cause you cannot produce an effect.

記住一件事:引起的一切都可以顛倒,無限的體驗是不可逆轉的。你不能扭轉它。其次,沒有任何東西是無限的、絕對真實的,所以沒有東西可以導致它。但這個世界知道─特別是支配我們思想的科學世界以及我們的教育,我們的世界思考關於事情的發生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因果關係的方式。但還有一些其他方式也會影響事情的發生。
Remember one thing: everything that is caused can be reversed, and the experience of the infinite is irreversible. You cannot reverse it. Secondly, it is absolutely true that nothing is outside the infinite, so nothing can cause it. But the world knows – particularly the scientific world which dominates our minds, our education, our thinking – only one way of things happening, and that is the way of causality. But there are some other ways also of things happening.

例如,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發現到一種新法則,那是好幾世紀來所有神秘家都知道的。那不是發現,那只能稱為「再發現」。他稱為「共時性法則」(Synchronicity)。就如同有因果法則,也有「共時性法則」,它的運作方式完全不同。
For example, Carl Gustav Jung discovered a new law which has been known to the mystics all down the centuries. It is not a discovery, it can only be called Ediscovery. He called it the law of synchronicity. Just as there is a law of causality, there is a law of synchronicity. It functions in a totally different way.

生命中的許多事情都是透過它發生的,如果你試著依照因果法則來思考那些事,你會遇到很大的困難。你將必須否定很多東西,因為它們的發生不是依照因果法則在發生。
Many things in life happen through it, and if you try to think of those things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causality, you will find yourself in absolute difficulty. You will have to deny those things, because they don’t happen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causality.

愛的發生是依據「共時性法則」(Synchronicity)。我希望你能了解它,這樣你會看到有些東西是不是依照因果法則的,那不是唯一的法則。你可以試試
Love comes under the law of synchronicity. I would like you to understand it so that you can see that there are things which do not follow the law of causality, and that it is not the only law. You can try it....

你的問題甚至不在「共時性法則」(Synchronicity)之下,它更加神秘。無限的經驗,絕對是非因果的。你無法做任何準備,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已經存在。這不是必須要生產的東西,而是你忘記的東西,這些東西只能被記住。
Your question is not even under the law of synchronicity, it is something even more mysterious. The experience of the infinite, the absolute is Acausal. You cannot cause it by any preparation,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 it is already there. It is not something that has to be produced, it is something that you have forgotten, something that has only to be remembered.

~摘自《劍與蓮花》()第十五章

註:「共時性」(英文:Synchronicity、又譯同時性),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1920年代提出的理論,指「有意義的巧合」,用於解釋因果律無法解釋的現象,如夢境成真,想到某人某人便出現等。榮格認為,這些表面上無因果關係的事件之間有著非因果性、有意義的聯繫,這些聯繫常取決於人的主觀經驗。

1952年榮格在《論共時性》(On Synchronicity)一文中詳細定義其所要處理的概念。他認為共時性是一種巧合現象,並不局限於心理的領域,可以從「心靈母體內部」與「我們外在世界」,甚或同時從這兩方面跨越進入意識狀態。當兩者同時發生時便稱為「共時性」現象。


第二則:張愛玲的散文〈愛〉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她沒有說什麼,他也沒有再說什麼,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後來這女人被親眷枴子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妻,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年輕人。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原刊19444月《雜誌》月刊第13卷第1)
http://butthist.pixnet.net/blog/post/2321622-
原來你也在這裡

註:張愛玲〈愛〉這個故事,是來自胡蘭成的義母親身經歷,收錄在《今生今世‧韶華勝極‧怨東風》。張愛玲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正是與胡蘭成熱戀的時候。這是她一生中短暫的羅漫諦克時期,幾乎是惟一的一次。所以在張愛玲眾多的作品中,《愛》這篇小散文顯出了別樣的風采,在張愛玲的作品中也幾乎是惟一的,寄託了她此時此刻對愛的理解與感慨、遐思。


延伸閱讀:

《共時性:自然與心靈合一的宇宙》
Synchronicity: Nature and Psyche in an Interconnected Universe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48042?loc=P_asb_004


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按摩師日誌 167〉2018 奧修關節釋放九日課程 (三):我身上有恐懼的能量,但是是在愛的氛圍裡學習

越來越少拍練習時的照片了,就只剩團體照囉!
這次九日課程從一月初開始到三月初結束,可以明顯發現和去年十一月份氣氛的不同,或許是時間或許是人的組合吧!去年的學員比較是帶著一種完成,一種對過往生命經驗的釋放與再次整合,最後一天的談話也比較深刻些。

今年一月份的課則是一種新的開始的感覺,在學習新動作和反省舊習慣的同時,心情上也帶著一種迎向新的開始的雀躍與放鬆,在重新整理過往所學的同時也對未來的一年有新的方向與願景。從團體合照可以看出這樣的氛圍吧! 

第九天一早九點前大家都到齊了。下午順利完成最後一次的「關節釋放+薦骨」的整合練習,分享時間從四點半聊到快七點,原本希望五點半可以下課結果居然還是上到快七點!

我相信每個人都得到了他所需要的學習與領悟!謝謝大家!

關節釋放主題三,第一天分享摘要:

Z:「我回去做客人開始在做油推的時候,他們就會再醒過來,翻正面我想就先做頭薦骨,我就想說我試試看,結果屢試不爽,就睡著了,大概三分鐘嘴巴就張開開了,然後可以睡半小時左右。因為有的客人就一直講一直講,如果是做傳統美容客人就起來了。我想說:『天哪!未免太神奇,我的媽呀!關節釋放+頭薦骨,這麼厲害?』尤其是這次地震過後,就更焦慮。有一位客人有很多情緒,之前都坐飛機來台北按摩,按最貴的那種AVEDA。有一次來找我,他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我猶豫不決想說好吧接接看。他一躺上去床就滿了,很胖很難油推,我就用關節釋放搖一搖,翻正面時問他如何?他說『捨不得睡』,我就信心大增。總而言之,他說今天晚上他一定可以睡著。通常關節釋放做到翻正面最後做頭薦骨客人醒來都會說:『喔!好舒服』。像以前如果都只是油推的話,真的覺得…,我有時會在外面給人家按,芳療師也都是一直跟我講話,從頭到尾講很多問很多,學習關節釋放之後,客人來我這裡才知道原來可以不用講話,慢慢把這觀念帶給客人。

自從一月份上過老師工作坊以來,我會發現說加了老師這套手法客人才知道要靜下來,要覺察身體。以往客人會很想講話,過程我就會很累。有的客人會跟我說:『我覺得我快要炸掉了,妳一定要救我』,做完之後我再問他,他說:『喔,嗯,那個,那個都已經不是問題了』他放鬆了,哇!這就是我要的終極效果!原來是我之前是太晚遇到,我遇到的客人都是快往生了才來找我,每次都砍掉重練。我開始慢慢的學會在客人來之前先沉澱一下,發現在做的時候的品質跟以前是完全不一樣的,療程後的調適也完全不一樣,會變得比較快排除不是我的東西,而且在做的過程可以感受一層一層不同的能量狀態。

在還沒有學關節釋放跟靜心以前,我雖然專心在客人身上,可是客人沒有很專心在自己身上。如果沒有帶著覺察的話,即使東西到他前面他也拿不走。還有在做的過程,整個房間的氛圍都變得不一樣,好特別喔!妳會覺得有穿透感,妳覺得在很大很大的空間裡按摩,時空感也會有不同。這些很細微的感受和能量我以前都沒有體驗過,都好特別喔!會想說『那以前我都在幹嘛?』(眾笑)。」

J:「妳讓我想起以前在做身體工作,常常遇到快死了才來找我的客人,已經形成這種慣性了,我每次做完能量消耗很大,給出去跟收回來是不平衡的。客人甚至建議我:『妳要不要改一下?』,那樣的模式消耗真的太大,有些客人已經不自覺養成習慣,每次來做完就比較好。我就想說我是在做個案?還是說我只是一個抒發管道而已,我覺得要那個衡量尺度,後來我就有一段時間不做身體了。」

關節釋放主題三,第二天分享摘要:

C:「這次練習覺得很像遊樂園的感覺,一起環遊世界的感覺,這次腳之後有比較不痛,原本痛的指數有降低了,痛完之後就覺得很舒服,回去會想自己接著繼續按(笑)。過程中我還蠻清醒的,做胸腔的時候很像被催眠快睡著的感覺,一方面我也是有在記動作在聽老師講什麼?怕等一下換我的時候做得哩哩落落(笑)。」

Z:「還是那句話,我覺得『妳真的進步很多』,我可以體會到妳剛剛說的『整個胸腔好像有被催眠的感覺』,如果妳更熟練話,我相信很快我就會被妳催眠。四手聯彈的過程會讓我想到小時候的感覺,那種很歡樂的感覺(笑),謝謝大家。」

C:「這次練習覺得很流暢的感覺,尤其是被背部,真的是很棒的動作,好像已經在鋪陳了。我剛剛有睡著,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一直在動。不知道為什麼,前一刻還有一點意識,突然意識又不見了,疑?好像短暫有失去意識。因為前面在搖晃、搖晃、搖晃給身體訊息,然後最後到薦骨什麼都沒做了,身體就很放鬆、放鬆、放鬆。今天反射動作好多喔,好幾次腳有踢了一下,不是我自己去動的,在搖晃跟最後的薦骨放著都有好幾次,好幾次。上次是下巴比較多,今天是右腿比較明顯,雖然沒有做腿,但覺得已經釋放全身了,覺得有一種意識在,陷入那種無意識的狀態,那時候完全沒有辦法想,背部一做完腦袋就已經好空了,做到薦骨時那個狀態已經是無力感了。那個狀態就是腦袋很空,那種清醒跟現在的清醒是不一樣的。有點像催眠的狀態,叫我腳抬起來之後一下子就掉進去了。」

夥伴問:「我覺得還記得還不夠熟,妳會不會覺得我太急?或做得很亂?」

J:「老師在我身上示範的感覺力道是比較深的,是有切入重點的感覺,當然我們剛學一定是先注意流程,跟老師比起來,老師是穩,但妳是有節奏感,節奏跟很穩、很深又是不一樣。但真的妳做得還是很好,我的身體是舒服的。至於妳說妳覺得有點亂,其實我也沒有那麼有空去分辨妳是亂或不亂。」

老師插話:「其實她自己的內在比妳還亂(眾大笑),所以分辨不出妳有多亂。」


關節釋放主題三,第三天分享摘要:

J:「現在的我重視的是:第一個是先問我自己,我想不做?有沒有意願跟能量?會先研判自己想不想做,先尊重我自已,問自己我願不願意?有沒有睡飽?會不會開心?這跟之前的工作的累積辛苦的不快樂的經驗有關,如果不夠喜樂這會造成影響,會沒有辦法長久,會以有沒有快樂的感覺為第一優先。心態上會選客人,是不是可以經驗到對這個人的愛才會去做,也不是為了金錢。選好個案之後再選個好環境,把自己準備好,事前會先靜心,然後在個案中全然經驗到愛的品質。在這個階段的我,這些比較是我在乎的。」

W:「我會覺得跟今天講的連接源頭比較有感受,如果在內心裡面培養一個比較寧靜的狀態,覺察力會放大很多,我會希望把寧靜擴大茁壯,如果做得好,在接受者身上,或許狀態在改變,他可以感受到比較細微的感受,所謂的寧靜還是在靜心跟源頭連結的部分。」

Z:「我覺得最基本的環境一定要夠乾淨、氣味,芳的療師的服裝儀容等等,在認識老師之前不知道靜心多重要,還有剛剛說的連接源頭,我非常認同。我會多一些療程後的詢問,引導他說出睡著當中的層次感,訓練自己引導問出客人的感受,試著讓客人更了解療程的意義。」

C:「像老師叫我們讀《靜心與健康》那本書,如果平常就有在閱讀體會,可能我先體會,這本書提醒我關係、愛、性、飲食、心理學還蠻廣的,這些都跟靜心有關,透過這樣的閱讀,可以檢視我自己。例如什是慈悲、狂喜,感受有沒有靜心品質可以去體會,等於說原本的生活與療癒工作是結合的。我會覺得不用刻意做什麼,可以很自然的進行對談,我想人在做療程之前可能有些創傷或挫折,如果預先閱讀再交流,可以增加一些同理心再和他交流,比較不會只有從自我的角度在看。」

W:「這次沒有像去年十一月那麼密集,比較沒有因為是最後一天會有點悲傷,會覺得大家還是有機會聚再一起的感覺 (笑),對!這一次比較沒有最後一天好可惜的心情。我覺得C她有治療師的潛質是真的,給她做我不會緊張,而且是舒適的。有在想說她會不會是因為受到太多人的關注所以才會手忙腳亂,雖然從外在看起來有點凌亂,其實還是蠻舒服的…。」

Z:「剛剛妳提到愛的品質,一直以來我都不相信自己是這樣的人。這兩個多月以來…,這個課程,大家讓我重新理解體會到愛是什麼?還有透過這個經驗感受到愛的碰觸,原來這樣的經驗是愛的碰觸。這次的收穫是認識大家,找到好的老師 (笑)、遇到對的人很重要,還有好的學習伴侶。妳讓我看到了很久沒有看到的努力,那個剛學的樣子,那個『初心』。總之就是很開心。」

C:「這次九天的路程,從一開始就知道關節釋放是很不簡單的療法,就是挑戰自己,果然是很不簡單。之前參加過一天的體驗課就覺得很難,這次再來親身經歷學習,多虧老師很細心鉅細靡遺地教給我們,越發覺得這個工作真的是很不簡單,要關心的面向真的很多。之前我記得第一階老師告訴我說『要用身體去記動作』,那時候有種被敲到腦袋的感覺,如果只有用腦袋用筆記去記『一、二、三』怎麼做,這樣會很僵化,會記得一團亂。回去之後有嚐試去了解,既然是身體工作就是要用身體去記,會提醒自己回到身體的韻律,去經驗當下的感覺。

第二階真的是很恐懼的心態是有,回家都不敢跟朋友約練習,內在真的是不敢,不想把關節釋放的名聲弄壞掉(笑)。後來我就不勉強自己,不要逼自己是件好事情,我就放鬆了,慢慢就開始發現體會到有一些手感了,體會到韻律了。同學們都好棒喔!(激動),告訴我說可以一、二、三、推,一、二、三、停,大家都真的在幫我。找到內在韻律,感覺好好好玩喔。還有夥伴跟我說:『妳可以大膽一點,我不會怎樣的。』,這些對我都是挑戰,對!我身上有恐懼的能量,但是是在愛的氛圍裡學習,所以我也被療癒了,就是這種感覺。」

J:「我有觀察到C她放鬆很多,當然技巧跟韻律,都還是有些緊張。但這一次我覺得宇宙真的很服務每個人,這些妳本來不好意思的部分允許呈現才能進行真實交流,其實是允許自己的不OK都可以呈現,那個緊張才有辦法消融,才能和別人有交流。覺得妳這次跟大家有了新的交流,內在的韻律才有出現的機會,如果妳和環境充滿著各種的緊張,那韻律怎麼出得來?另外關於Z,我記得妳上次做呀護那個動作妳說很好玩,看得出來是帶著比較多芳療師來學習新的技術的心態,覺得關節釋放好好玩喔!原來可以這樣,可以那樣。

這次第三階看出妳有很多的不一樣,開始談『愛的碰觸』,從妳的分享妳開始提到『靜心的品質』,開始去注意,漸漸以靜心者的身分在分享而不再是芳療師,立場明顯不同。最後我看自己,覺得這一路學習的過程,哇!好多變動喔,想說是什麼不斷賦予我力量,繼續學習身體工作,是什麼力量讓我還在這裡?中間經過這麼多的變動,生命中許多東西都不見了。其實在身體能量平衡裡,我覺得是我的內在,透過身體和宇宙合一的經驗,所以才支持著我還在這裡。謝謝大家!」
延伸閱讀:
「愛是一朵非常脆弱的花,愛必須受保護,它必須受強化,它必須被灌溉,唯有如此它才能變得強健。 
愛,只有在愛的環境中才能成長,愛需要一個愛的環境,那是要記住的最基本的事情。只有在愛的環境中愛才會成長 ,它需要四周有同樣的脈動。 
如果母親在愛,如果父親在愛,不僅僅只是愛孩子,如果他們也相愛,如果家裏有一個愛的氛圍,愛在流動,小孩子會開始成為有愛心的人,他將不會問:『愛是什麼?』,他會從一開始就知道愛,愛會成為他的基礎。 
我不能解釋愛是什麼,因為愛是沒有定義的,它像生、像死、像神、像靜心一樣,是無法定義的,它是無法定義的東西之一。」 
~OSHO

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按摩師日誌 164〉2018 奧修關節釋放九日課程 (二):自從我接觸身體工作之後,人生就發亮了!

這次關節釋放主題二課程的第三天剛好是母親的忌日,二十年過去了,此時父親正在家裡如往年準備一桌的雞鴨魚肉祭拜,我早已放棄勸說勿多殺生等等,就任他喜歡依傳統方式吧!昨晚我已經回家先上了香。書寫草稿的此時,學員們正在進行分組100分鐘的個案練習。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那一年,2004年,欣友來台帶靜心課,在山上開三日味帕沙那僻靜,我擔任課程助理。第二天結束我告訴她:「很抱歉,明天我無法繼續,不能來了,因為父親要開刀,雖然是小手術,他希望全家人都能到。」(我必須在課程和家人之間做選擇) 她說她能了解,因為剛好是這幾天,她在英國的家人正把父親的骨灰灑向大海(之類的),我聽完就立刻給她一個她擁抱(說不準是誰擁抱誰?)。 
當語言無法表達的時候,也就只能是擁抱了。
說好的100分鐘練習已經超過時間了,但還沒有人停下來,看來每一組都需要兩小時才能完成。理想中每一個主題最好是先有三天的教學,再多一天針對個人狀況進行特殊講解,到了最後一天再進行完整個案練習。因為就是會有人對於某些動作永遠「學不會」,許多人的空間感、肢體平衡都有待重整。當然別只看學不會的,也要看見她學會的、進步的、已經穿越的。但這樣理想的訓練得要花上五天的時間才行。

第三天的個案分享大家都笑得很開心,有提前進入主題三的感覺 ! 雖然上午的分享一直延長討論到兩點多才吃午餐。「其實醬子的安排也不是不可以,那麼⋯,到底是可以?還是不可以呢 (眾大笑)?」以上的笑點在哪裡?只有當天在場的人能懂得⋯。
100分鐘的完整個案練習,最後每組都需要兩小時才能完成

關節釋放主題二,第三天下午分享摘要:

J:「剛剛夥伴跟我說我有治療師的特質,只要再注意一些細節,她分享自己的經驗談跟我說她的體悟,就是在做關節釋放的時候把感覺放在自己身上然後就會有一種呼吸的感覺,對!(笑),我就說你講的那個境界我還沒有辦法達到,這是她的經驗談,她也是鼓勵我。像老師在做的時候一定也不是像我們一樣還在記動作,因為已經到另外一種境界了!所以對我來講是未來的一種目標,一種可能性。」

W:「我覺得她確實是帶有一種療癒者的特質在,如果她把忽略的地方再多注意一下,真的是會蠻完美的。她做得真的只是像一般按摩的感覺,但如果她能多注意些細節的東西,就真的不會是只是一個按摩了。像我這麼多次被轉髖關節,這次算是不會有緊張感的,只是有時候會卡在毛巾,雖然是卡住但也不會有緊張,算是有一點美中不足。頭薦骨的部分做得真的是蠻不錯的,她就是一個單純的放,但放得很舒服。」

G:「做完蠻開心的,把動作分成一、二、三、四會讓我記憶深刻,會有程序感,會讓模糊變清楚,可以幫助記憶,感覺蠻好的。細節的話,手的溫度和環境蠻重要的,噪音跟溫度都是重要的。還有搗米式蠻好玩的,會有一個畫面感會覺得有趣。她的手臂不太重,在做的過程中,在當下享受其中的意義,還蠻開心的。」

Z:「她的流暢感是有的,那種寧靜的層次,好像會把妳帶到不同地方去體驗的感覺。有些動作她明顯不記得,是有停頓的,不像以前的習氣是會不安的、加快的。片刻的離開是很美好的。在此藉機回饋給另一位夥伴,覺得妳經過半個月的練習,我覺得你真的真的是明顯得進步非常非常多,動作上會變得很有自信,不是亂打一通,很棒!

這次我在做的過程覺得與其一直執著在不熟悉的地方,不如在我熟悉的動作裡好好地服務,夥伴建議我可以在新動作開始前先輕輕的這樣子,注意一下會比較好。有覺察到兩個人有在一起的感覺,即使動作不夠到位。還是會忽略細緻度,例如手要怎麼要擺?那些細節都會忽略掉。」

G:「我可以感覺到,整個流程夥伴都記得很熟練,然後就會想要趕快把記住的做出來。早上有溝通說好這次先把流程跑完,在做膝關節的時候,晃晃捏捏之後,我的膝關節真的有電流耶!(笑)還蠻明顯的,它是比較清楚的在關節的部位,釋放完頭腦會比較清明。另外一個關於腿的安撫動作也還蠻重要的,因為在前一個動作晃完之後有可能沒那麼協調,這時候如果安撫心會有被安撫的感覺,是加分的。另外一個新的經驗是發現手腕的用力慣性會影響靈活度,所以會明顯感受到沒那麼自然。」

J:「整體的感覺還蠻放鬆的,我有抱著想要體驗的心情,因為跟老師示範是不一樣的。前兩天的練習有時候會睡著,無法言喻,今天則是半場睡,感覺到有點急。在按脊椎的時候,翻面的時候就睡著了,後來弄腳的時候,整個人是很清醒的。我的左邊是有釋放,我的腳以前做頭薦骨就很會有釋放,今天的釋放我有感覺到,跟之前都一樣。最後做到頭部的時候她有關心我。

自從我接觸身體工作之後,人生就發亮了(笑),有一種找到自己天命的感覺。其實我為什麼會開始接觸身心靈,就是有次去參加活動,去一個精油占卜的攤位,就說我很適合做什麼什麼,她一講就勾到我。我很喜歡我的補習班的教學工作,也很喜歡看心理學的東西,因為雙魚座的人比較敏感,會想要先了解自己,最先處理的是我自己,那時候自己看一些身心靈社團的課程,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都好喜歡,好多東西,還不太知道自己要走什麼方向。還蠻幸運的先上鈴擺、牌卡、花精然後接觸到身體工作,才開始知道我很喜歡實實在在身體工作,就比較專心在這方面課程,就不會再參加其他有的沒有的。後來睡眠狀況都改善了,自己的人生生涯方向找到熱情所在。

其實上完頭薦骨為什麼會來上關節釋放?就是有種很想要彌補某個東西。因為有一次要幫我想妹妹做頭薦骨,因為看到她帶小孩很忙,整個人心疲累消瘦,很想幫她做些什麼?所以有一次到她家要幫她做,她小心翼翼等她女兒睡了,我們準備要開始做頭薦骨,結果做不到五分鐘又被女兒CALL回去,可是我想這五分鐘如果是做關節釋放會更有效果的。因為頭薦骨需要更長的時間,現代人很匆忙,不容易靜下來來做頭薦骨,好像一下子太高階的感覺。

後來一打電話知道最近要開課就很高興,之前看網站我以為固定在三月開課,不小心在臉書搜尋到今年是在一月開,就覺得我妹有救了(笑)。覺得來上課真的很開心,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註:越精微的療法所需要的內外在條件會越多,其成效也是其他的療法所不可取代的。在此鼓勵大家學習各種多元多樣的療法,可以從身體、情緒、頭腦、靈性切入,或是從外圍的飲食、運動、瑜珈、伸展、精油、花精、斷食等等各種自然療法,都可以個人因機緣憑直覺去學習和嘗試。可以帶著質疑前進,但不要讓強大的頭腦影響了驗證的結果。在這所「折騰人」的人生大學裡,每個人的在學必修科系是:「療癒系」,不管你選修或不選修,都是非修不可的。你可以消極地找尋暫時的安慰的療法,也可以積極地尋求根治之道。)
W:「我發現在速度上跟另外一組有異曲同工之妙,就覺得腰很酸,想要結束了,就會去聯想說怎樣子這個給予者的身體可以再好一些,先把自己先練好,如果你自己身體都支撐不住了,要如何給予呢?再來是腳,這次做膝蓋時間是最久的,當然是因為察覺它的緊繃,所以更關注在這個部分,發現到從緊繃到放鬆,可以真的藉由觸碰來感覺到。之前會以為這只是骨骼的感受,後來會覺得那不只是骨頭,發現到這一塊的結構是有變化的。

再來是手的部分,以往的經驗在做雨刷式的時候,老師來有教,慢了之後就記起動作要慢慢的做,覺察是不是衣服卡住?等等。後來又做安撫的動作,還蠻多用處的、蠻舒緩的,就專心在甩手的部分。突然就覺得手好像斷掉的感覺,有點不能銜接,是她的手但是像玩具,我的感受是中間整個空掉了。後來就多做了很多次,後來就發現它變了,就很好拋,就不會像之前卡住,就知道OK了,才做其他動作。因為她後半場是清醒的,就有個疑惑:一個人跟她平常想很多,能量很多在頭裡面,這樣會不會讓頭變得沉重呢?這讓我有種學習和研究的開啟。」

延伸閱讀一:
「正確的教育將會教導人們去生活在此時此地,在這個地球上創造出樂園,而不要等到死亡的來臨,不要一直痛苦地等待死亡來結束你的悲慘。讓死亡到來的時候可以發現你是高高興興的、跳著舞的、具有愛心的。那是一個很奇怪的經驗,如果一個人能夠好像已經在樂園裏那麼快樂地過生活,死亡就無法從那個人的經驗中帶走任何東西。 
我的方式就是要教導你們說這就是樂園,其它任何地方都沒有樂園,要成為快樂的並不需要準備,要成為具有愛心的並不需要訓練,只需要一些警覺、一些清醒和一些瞭解。 
要像在尊敬你的靈魂一樣地尊敬你的身體,你的身體跟你的靈魂一樣地神聖。在存在裏面,每一樣東西都是神聖的,因為所有的東西都跟著神性的心跳在悸動著。」 
~OSHO 
延伸閱讀二: 
「靜心是頭腦的死亡、是思想的停止。靜心是一種比較深層的死,不是肉體上的,而是心靈上的。如果你的死是在更深的層面上發生,那麼你再生的機會也會加深。」 
~OSHO
課程預告:


2018 奧修能量平衡九日工作坊 OSHO Rebalancing 9 Days Workshop
主題一:活躍呼吸 Opening 
日期:4月20(五)、21(六)、22(日) 
主題二:根著大地 Grounding 
日期:5月04(五)、05(六)、06(日) 
主題三:溝通與接觸 Communicate & Touch 
日期:5月18(五)、19(六)、20(日)
上課地點:台北滰心香園 (士林捷運站附近步行三分鐘即達) 費用:主題I+II+III,費用:34,000 (共九天)。 優惠:提早報名及中南部、複訓生另有優惠。 報名方式:以臉書私訊、或簡訊 0913377963 或以信箱:prem.ameen@gmail.com 報名 報名連結:http://www.oshonewage.com/03_sessions/03_booking_group.htm
臉書活動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00259817465517/permalink/100268760797956/
網站影音介紹:http://www.oshonewage.com/02%20courses/prem_ameen_osho_rebalancing/01_workshop.htm

〈按摩師日誌 163〉2018 奧修關節釋放九日課程 (一):看影片學跟你實際來上課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是歷年來首次在一月份開課,在一年的第一個月開始是有意義的。找到真正要學的人需要許多緣分,協調好大家都可以的時間需要反覆來回溝通,氣候雖然有點冷還可以將就些。關節釋放可以穿著寬鬆衣服進行,搭配電暖器和電毯,讓溫度不再是問題。寒流配上暖太陽,讓整體更加豐富。開課日也就是我的開心日。

往年的關節釋放課程可以開放只報初階三天,也就是第一個主題,有些人只上三天就覺得可以了,早年甚至有人只上了一天的體驗課,就回工作室給個案,都還沒來得及糾正錯誤她就開始收費,還到處說是跟我學的,怎麼辦呢?所以從去年開始決定一律必須是上九天,才可能有深入的內在經驗和對技巧掌握。
神存在或不存在是沒有關係的,重要的是寧靜是否存在,覺知是否存在。如果你很寧靜,而且很覺知,你本身就是一個佛。」 
~OSHO
摘自《靜心與健康》(上) 
關節釋放主題一,第三天上午分享摘要:

Z:「真的像老師講的,你看影片學跟你實際來上課是完全不一樣的,對!上次回去有客人跟我分享,就是她要去上廁所,我跟他說可以去注意腳著地,要站起來的感覺,我給她下了一個非常明確地暗示。後來她上完廁所跟我說:『她剛剛感覺不到腰跟骨盆耶,覺得那裏好像變魔術一樣,消失了!』,她一直以為按摩就是去放鬆而已,經過那次經驗她才知道說原來還有『從放鬆到空的境界』是這樣子經驗。她瞞訝異的,所以她就多付了一些錢叫我來上課,跟我說:『妳趕快去學,妳一定要把它好好地學好』。

還有另一位客人,我是幫她做搖晃,她發現說單純只是搖晃她的臀部,沒有想到大腿當年的舊傷會那麼地刺痛,她覺得那個痛是會流動、會竄的。她很驚訝,一直以來她對她的舊傷是有恐懼的,當舊傷的痛結束,她發現沒有受傷的那隻腳比受傷的腳還要來得不舒服。她也是鼓勵我趕快來把這套手法學好。

另外,有時候客人會要我幫忙按摩她們的老公,對方覺得不好意思,因為要脫衣服,有的人會全程緊繃的,全身沒辦法放鬆。我會發現像這些緊張的、自以為已經放鬆的客人,像關節釋放這樣的手法可以讓他們卸下心防,讓他們瞭解可以在不脫衣服的狀況下接受按摩,這樣會更有安全感,透過體驗改變對按摩的認知。台灣人會以為做按摩花這錢就是要用力,或者說精油劑量就是要高,並不是把重點在於技術或用心,而是在產品上。所以要如何拉回?拉回到中心,讓你對自己的身體有所感受。我也不要再去勸你什麼不要吃生冷之類的,而是讓你自己從內心散發出來,自然而然有改變,並且重新認識自己。」

J:「像昨天在轉髖關節的時候,我發現小圈慢慢轉的話會很有安全感,如果大圈會緊張沒辦法放鬆,自己有感覺到,神經中樞自然會反應。如果關節釋放可以慢慢做,都可以對身體會有一些能量的甦醒,例如意識到身體的保護機制、控制模式、對抗啊等等。如果常做關節釋放,可以慢慢讓身體回到緊繃之前的樣子,開始慢慢變得敏感。還有就是可以穿著衣服進行的也很棒,如果幫家人朋友做穿著衣服他們會比較放鬆。

我昨天被做的時候,可以感覺到畫面,我的整肢腿骨就像是被滾動的感覺。關節釋放可以讓接受者感受到整體,就會對身體有整體性。雖然是在局部工作,但是這也是全身的工作,不能只專注在手部,也同時要看整體。在做關節釋放特別可以感受到骨骼,這在平常是沒有意識到的。」

W:「這讓我想到昨天示範推胸腔的動作,會比較明確感受說藉由這樣的觸碰,我可以很清楚我的肌肉、脂肪大概厚度有多少?骨頭的感覺等等。可能以前就會覺得說身體就是胖,並沒有太多的想法,昨天更明確地知道,就會想到說可以在飲食或動作或失活習慣中找出一些方法,可以讓它變得更好。」

Z:「有時候礙於時間,譬如客人遲到的話我會很緊張,然後那一次品質就很不好。如果有充裕的時間可以準備,例如靜心十分鐘,我會發現服務品質可以提高很多很多。客人跟身體的連結、彼此的能量狀態都會有所覺知,會很自然可以心神體會多做幾下,客人醒來的表情是滿意的。我很期待這次回去可以有所突破,也把自己的偽裝慢慢地卸掉。」

關節釋放主題一,第三天下午分享摘要:

J:「一開始我知道接下來她要做什麼?所以頭腦有點忙,到了最後頭薦骨的時候才更放鬆。感覺到她蠻流暢的,整個過程身體是很放鬆的,我沒有去控制我的手,手掉下去就當作是睡著。轉髖關節的時候,覺得很小圈、很慢、很放鬆是好的,感覺是在藉由身體在告訴那個人說要『慢下來』。

在拉腳跟手她的動作比較生疏,這真的很難,比較沒有做到三段式的拉。幫我晃的時很舒服,就像海浪的感覺,海浪來、海浪退的感覺,很順暢,力道又剛剛好,真的很像海浪。今天的感覺她有時候有點緊張,有些動作就變得小心翼翼,跟前一兩天不一樣。最後的頭薦骨比較放鬆,沒有明顯要改進的地方,因為前面身體已經很放鬆,所以到那個地方就圓滿了、安靜了,我真的很放鬆。」

Z:「我會把這次練習當作像考試,一緊張就誤事了,老師有好幾次把我拉住,不要一下子就衝出去了,會把自己放得比接受者來得更重要,一直到翻正面,感謝你的身體在我那麼緊張的狀態下還相信我,是放鬆的,在一開始我會知道你在記動作(笑)。今天是又要記動作又要放鬆,所以我必須保持清醒,特別是手放在你的胸腔的時候,又出現一波的自我批判,一直到結束了,聽到妳說妳有放鬆我就比較放心了。老師這幾天的示範真的在示範的當下就會有那種睡、睡、睡、睡、睡意會被感染到的感覺。」

W:「在旁邊看兩個人在練習會入神,眼睛會很累、會想睡覺(笑)。雖然只是短短的時間但她有做到,做得蠻流暢的(笑),到後來我想要睡覺了就下樓去透透氣。…每次被她做就好像進入到喜悅的世界。」

J:「我覺得會忘記,還有就是被毛巾影響到了。在做頭薦骨的時候有感覺到身體的系統在運作,後來慢慢比較平靜下來,脈動就少了些。」
延伸閱讀一: 
靜心實際上所做的事就是: 
它帶領你或你的意識進入到盡可能深的地方。甚至連你自己的「身體」都變成某種外在的東西,甚至連你自己的「頭腦」都變成某種外在的東西,甚至連你自己的「心」——它非常接近你存在的中心——都變成外在的。 
當你的「身體」、「頭腦」和「心」,所有這三者都被看成是外在的,你就來到了你存在的最核心。 
這個來到核心是一個很大的爆發,它能夠蛻變每一樣東西。你將不會再是同一個人,因為如此一來你知道「身體」只是外殼,「頭腦」稍微內在一點,但也並非真的是你內在的核心,「心」又更內在一些,但還不是最內在的核心,你不會去跟所有這三者認同。 
~OSHO 
摘自《靜心與健康》(上)第一章

延伸閱讀二: 
「人類最根本的緊張就在於“你本來的狀態”以及“你渴望成為的狀態”之間的差距。
你渴望成為某種特定的樣子。“緊張”意味著你不喜歡你此刻的狀態,而渴望成為某種你所不是的狀態,這兩者之間的差異產生出緊張。不論你渴望成為什麼樣子,都不重要,你或許想變得富有、有名、有勢,或者你想要的是自由與解脫,你想要具有神性、想要不朽,即使你渴望的是得到救贖、得到解脫,緊張依然會在那裏。
緊張意味著“此刻你所是的狀態”和“你所想要成為的理想”之間的差距,如果兩者差距很大,緊張就很大,如果差距小,緊張也小。
如果你有某種特定的頭腦狀態,而你想改變、轉變這個狀態;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更有才智,那麼你就創造出了緊張。只有當我們能夠完全接受自己時,緊張才會消失。」
~OSHO
摘自《脈輪能量書》II 第一章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prem-ameen/奧修談緊張與放鬆一只有當我們能夠完全接受自己時緊張才會消失/10156572242397565/
課程預告:


2018 奧修能量平衡九日工作坊 OSHO Rebalancing 9 Days Workshop
主題一:活躍呼吸 Opening 
日期:4月20(五)、21(六)、22(日) 
主題二:根著大地 Grounding 
日期:5月04(五)、05(六)、06(日) 
主題三:溝通與接觸 Communicate & Touch 
日期:5月18(五)、19(六)、20(日) 上課地點:台北滰心香園 (士林捷運站附近步行三分鐘即達) 費用:主題I+II+III,費用:34,000 (共九天)。 優惠:提早報名及中南部、複訓生另有優惠。 報名方式:以臉書私訊、或簡訊 0913377963 或以信箱:prem.ameen@gmail.com 報名 報名連結:http://www.oshonewage.com/03_sessions/03_booking_group.htm
臉書活動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00259817465517/permalink/100268760797956/
網站影音介紹:http://www.oshonewage.com/02%20courses/prem_ameen_osho_rebalancing/01_workshop.htm

2018年2月16日 星期五

〈按摩師日誌 161〉2017 十一月 奧修靜心、關節釋放、能量平衡三日營 (四):補記二

最近在整理資料時發現有一篇2017年11月寫的沒有登出,故補記在此。
今年2018年暫時沒有三日營的課程,有興趣參加的人可以先傳訊登記,以方便開課前通知和費用上的優惠。




寫於11月份的關節釋放與能量平衡課程之前...

前兩次課程已經介紹過肩關節以及肩胛骨的放鬆,這次第二天的主題是「髖關節,膝關節以及踝關節的放鬆」。關節釋放是溫和的接觸,這和自己一個人做伸展的放鬆是很不同的,你不用再出任何力氣,可以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全部用在覺察與放鬆,以達到細微的放鬆和覺知經驗。曾經有一位學員學員案例,有一位太太的膝蓋退化,原本需要定期去醫院打針,後來學習了幾次的關節釋放,經由先生每天睡前幾分鐘的搖晃而痊癒了,到現在好幾年過去了沒有復發,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嗎?有一位來心理師參加關節釋放之後說:
「在進入按摩前的準備動作,會先做關節釋放,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治療師輕輕地搖晃個案的身體,透過搖晃,個案把意識的焦點放回到身體。在被搖晃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腦袋裡的思緒就一片片漂走了,到最後甚麼也想不出來,就一片空空的,到最後,就進入一種很安靜很安靜的感覺裡,按摩結束以後就深深地睡了一覺。」
第三天的主題是「橫隔膜深呼吸」,和九月的丹田覺知按摩一樣是在腹部工作,不同的是這次是往上聚焦在第三脈輪,上過丹田覺知按摩的人會有熟悉的感覺。

呼吸一直是各種靜心時的重要基礎,許多動態式的靜心更需要用到全身肌肉,尤其是奧修動態靜心會使用到胸腔,腹部,橫隔膜等等,如果這些部位是緊繃的,更是不容易操作。例如動態靜心第一階段「快速而混亂的呼吸」,或者進行其他使用「觀呼吸」的靜坐法門時,腹式呼吸是經常被強調的建議,但由於許多人在第三脈輪,也就是葛吉夫所謂的「情緒中心」長期累積的緊張沒有被釋放,使得初學者在操作動態式的靜心或是靜態的靜坐都難以持久而產生挫折。

這次的「橫隔膜深呼吸」主題,可以協助我們在深呼吸時搭配夥伴適當的按壓來獲得舒緩甚至是情緒的釋放。該區域內的器官左側是以胃為主,右側是肝膽為主,都是很容易累積情緒的部位。停留時時間太短或只深呼吸一兩次是不夠的,如果能把這個方法學會是最好的,可以終生受用,既告別藥物,又可以愉快地享受靜心。學員分享:
「被同學按摩也是很棒的體驗,按摩的其中一個手法是沿著肋骨邊緣下方按。中醫裡說肺主悲,當我的肋骨邊緣下方被深深地按入時,真的是悲從中來。那種悲傷像是神話般的,是與神聖母親分離的傷痛。這是我沒有意料到的,跑出來的是靈魂的傷痛,而不是今生今世的傷痛。」
奧修能量平衡按摩課程的第一個主題是「活躍呼吸」,這和動態靜心的第一個階段「快速而混亂的呼吸」的相似之處都是先從「呼吸」開始。如果你的第三脈論是緊繃的,疼痛的,或者內臟器官有狀況,情緒累積肌肉緊繃,在操作這些靜心會比較吃力,直接或隱微的疼痛感以及體力等問題都會讓人挫折而不想再做它。簡而言之:靜心和治療要搭配進行,或者說:運動和放鬆休息都是重要的!

參加過十日內觀或長時間閉關的人,更能體會以下這段話吧:
「你讓你的感官有越多休息越好,你休息越多就能夠保存越多的能量,那些能量可以用在靜心上,否則你會把你自已弄得精疲力竭,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如此,就好像用完的卡帶。我們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完全耗盡我們的精力,一點都不剩。晚上睡覺的時候可以省下一些精力,但是一早起床之後就又開始揮霍了,看報紙,聽收音機,那個精力的浪費就開始了。我們沒有節約能量的觀念,我們不知道該如何省下很多能量。
靜心需要很多能量,所以如果你不保存能量,不久你就會感到疲倦而精疲力竭。有的人告訴我說:他在做了一個小時的靜心之後感到很疲倦。但那並不是因為靜心的緣故,真正的原因是你已經浪費掉所有的能量,你活在那個精疲力竭的點上。當你只是集中眼睛在看一樣東西,你不知道這樣做你已經在消耗能量。 
當你調整你的耳朵去聽某些東西,你也是在消耗能量,甚至當你在思考,能量也在消耗。當你在講話的時候,能量也在消耗。不論你做什麼都必須耗費能量。」
~OSHO

〈按摩師日誌 160〉2017 十一月 奧修靜心、關節釋放、能量平衡三日營 (三):補記一

最近在整理資料時發現有一篇2017年11月寫的沒有登出,故補記在此。
今年2018年暫時沒有三日營的課程,有興趣參加的人可以先傳訊登記,以方便開課前通知和費用上的優惠。




寫於11月份的關節釋放與能量平衡課程之前...

前兩次課程已經介紹過肩關節以及肩胛骨的放鬆,這次第二天的主題是「髖關節,膝關節以及踝關節的放鬆」。關節釋放是溫和的接觸,這和自己一個人做伸展的放鬆是很不同的,你不用再出任何力氣,可以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全部用在覺察與放鬆,以達到細微的放鬆和覺知經驗。曾經有一位學員學員案例,有一位太太的膝蓋退化,原本需要定期去醫院打針,後來學習了幾次的關節釋放,經由先生每天睡前幾分鐘的搖晃而痊癒了,到現在好幾年過去了沒有復發,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嗎?有一位來心理師參加關節釋放之後說:
「在進入按摩前的準備動作,會先做關節釋放,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治療師輕輕地搖晃個案的身體,透過搖晃,個案把意識的焦點放回到身體。在被搖晃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腦袋裡的思緒就一片片漂走了,到最後甚麼也想不出來,就一片空空的,到最後,就進入一種很安靜很安靜的感覺裡,按摩結束以後就深深地睡了一覺。」
第三天的主題是「橫隔膜深呼吸」,和九月的丹田覺知按摩一樣是在腹部工作,不同的是這次是往上聚焦在第三脈輪,上過丹田覺知按摩的人會有熟悉的感覺。

呼吸一直是各種靜心時的重要基礎,許多動態式的靜心更需要用到全身肌肉,尤其是奧修動態靜心會使用到胸腔,腹部,橫隔膜等等,如果這些部位是緊繃的,更是不容易操作。例如動態靜心第一階段「快速而混亂的呼吸」,或者進行其他使用「觀呼吸」的靜坐法門時,腹式呼吸是經常被強調的建議,但由於許多人在第三脈輪,也就是葛吉夫所謂的「情緒中心」長期累積的緊張沒有被釋放,使得初學者在操作動態式的靜心或是靜態的靜坐都難以持久而產生挫折。

這次的「橫隔膜深呼吸」主題,可以協助我們在深呼吸時搭配夥伴適當的按壓來獲得舒緩甚至是情緒的釋放。該區域內的器官左側是以胃為主,右側是肝膽為主,都是很容易累積情緒的部位。停留時時間太短或只深呼吸一兩次是不夠的,如果能把這個方法學會是最好的,可以終生受用,既告別藥物,又可以愉快地享受靜心。學員分享:
「被同學按摩也是很棒的體驗,按摩的其中一個手法是沿著肋骨邊緣下方按。中醫裡說肺主悲,當我的肋骨邊緣下方被深深地按入時,真的是悲從中來。那種悲傷像是神話般的,是與神聖母親分離的傷痛。這是我沒有意料到的,跑出來的是靈魂的傷痛,而不是今生今世的傷痛。」
奧修能量平衡按摩課程的第一個主題是「活躍呼吸」,這和動態靜心的第一個階段「快速而混亂的呼吸」的相似之處都是先從「呼吸」開始。如果你的第三脈論是緊繃的,疼痛的,或者內臟器官有狀況,情緒累積肌肉緊繃,在操作這些靜心會比較吃力,直接或隱微的疼痛感以及體力等問題都會讓人挫折而不想再做它。簡而言之:靜心和治療要搭配進行,或者說:運動和放鬆休息都是重要的!

參加過十日內觀或長時間閉關的人,更能體會以下這段話吧:
「你讓你的感官有越多休息越好,你休息越多就能夠保存越多的能量,那些能量可以用在靜心上,否則你會把你自已弄得精疲力竭,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如此,就好像用完的卡帶。我們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完全耗盡我們的精力,一點都不剩。晚上睡覺的時候可以省下一些精力,但是一早起床之後就又開始揮霍了,看報紙,聽收音機,那個精力的浪費就開始了。我們沒有節約能量的觀念,我們不知道該如何省下很多能量。
靜心需要很多能量,所以如果你不保存能量,不久你就會感到疲倦而精疲力竭。有的人告訴我說:他在做了一個小時的靜心之後感到很疲倦。但那並不是因為靜心的緣故,真正的原因是你已經浪費掉所有的能量,你活在那個精疲力竭的點上。當你只是集中眼睛在看一樣東西,你不知道這樣做你已經在消耗能量。 
當你調整你的耳朵去聽某些東西,你也是在消耗能量,甚至當你在思考,能量也在消耗。當你在講話的時候,能量也在消耗。不論你做什麼都必須耗費能量。」
~OSHO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按摩師日誌 156〉2017 十一月 奧修靜心、關節釋放、能量平衡三日營 (二):覺得身體的這個地方是圓滿飽滿安全的感覺

第三天

M:「我從她們(隔壁)發出的笑聲開始講,因為我的夥伴她也在笑,我那時候的感覺是『我抓不到,所以被笑』,感覺有點想放棄,不要弄了!但也不能真的就放棄了(眾笑),再怎麼找都覺得她被戳  ,快要把她肚子給戳爛了(眾笑)。後來老師給我一個感覺說:『疑?你幹嘛走開?』那時候我已經沒有辦法了,覺得無計可施了,所以老師下來了,他就從頭到尾,好像完全沒有任何…,就是很順,很直接自然,就是『喔!來了,然後往這裡、往這裡…』,所以我就在旁邊看,老師導引我的手貼近她,感覺她的呼吸、感覺她的起伏,試著導引我回到那個位置。那個時候她已經不耐煩到在踢枕頭了(眾大笑),然後老師把她的腿翻過來靠在他的腿上,因為枕頭已經不重要了,後來她在那個位置她就『定』下來了,看起來是很舒適了,對她來說。

後來我也學習放鬆下來,但還是不行,沒看清楚,到後來是有抓到了,對,這個沒錯了,所以就很好很安定,她也沒反應,她可能有一些經驗了所以很安心。我有一度感覺到她器官跟器官之間的小縫隙的感覺,原來可以 『定』 在一個位置她也不會反感。我就 安心的『定』 在那裏,那幾下之後我就覺得我應該做得沒有錯了。她的呼吸很特別,有時候呼吸得很深很深,有時候會停住,沒有再做大幅度的呼吸,我就在想…,但是我也沒有慌,我想她是不急著再吸氣,她是在體驗那個深度。所以我就停在那邊隔了快十幾二十秒她才慢慢地又再深呼吸。

我覺得這個過程好像有碰觸到、察覺到她內在,真的覺得那個空隙讓我覺得很接近她的嗯…體驗,然後整個過程結束。很謝謝老師有示範一次強度在我的手臂,就是拉的強度,拉最深的拉,然後放下來,幫我體驗這三個階段,這個心法覺得很感激,非常的…。」

Y:「老師的手感方面真的很多地方可以學習耶,我們通常是放了人就走了(笑),可是他那個安撫的動作,其實也沒有在做什麼,但可以讓裡面有些意義在裡面,不是一下就走了。自己被做的時候是很安定的,雖然也沒在幹嘛,卻是很好的支持就是在那邊,很棒的幫助我學習瑜珈很重要的環節。做完整套覺得我的呼吸更深沉了,剛剛做完後起來我趴著做呼吸的時候,感受到呼吸更深,感受到背部呼吸的膨脹感,可以更精微的去感受身體呼吸的律動,對!就這樣,謝謝大家。」

W:「我做右邊的時候覺得平常需要練習,因為我自己覺得手臂蠻需要力氣的,好像手臂、腳、全身力量都要有力道的訓練,但不是舉重的那種訓練,還有就是骨頭的靈活度,不然會覺得卡卡的,就是平常也要訓練自己靈活一點。

還有力道,剛剛做的時候就覺得力不從心(笑),就好像平常唱歌吧,肺活量要大,真的想要唱高音你才有辦法唱到。剛剛壓夥伴時會覺得對方如果沒有太大的動靜的話,會照著我的感覺做,剛剛會感覺有一種貼到底的感覺,會有一些跳動之類的東西,還蠻特別的。」

E:「被操作的過程中整個體驗還蠻好的,有時候就可以很放鬆,有時候會有一些痠痛跑出來,後來就睡著了。在做的時候,現在會盡量放鬆一點的做,大概先模仿這樣子,其他的話我應該是力量有到,但是那個深度還沒有到位。因為她的身體不是很緊繃,我覺得只要是舒服的她就會很愛了。」

C:「剛剛的練習有一度變成被麻醉的病患自己醒過來(眾笑)…,其實今天的練習跟前兩天的連貫,這三天的心得我發現還是回到自己太多的那種制式化,以前學按摩的時候就是一個動作接著一個,可是在老師這邊的話,就是你是可以『停』的,你的手是可以離開的,還有就是去『觀照』客人的感受,很多時候我們會為了要九十分鐘把手法做完,就變成我沒有辦法觀照他的呼吸,還有需求,包括作完之後的休息,那都是我在療程室裡沒有辦法讓客人這樣做的,對!然後我真的會發現,你已經有很多習慣性的動作,你真的要去調整,沒有辦法耶!就好像是『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我會覺得謝謝夥伴的身體給我的指導,還有兩位老師。」

C:「已經過了五十分鐘?那麼快?我現在說不出什麼,就是覺得很舒服…。」

M:「我可以感受C講的感覺,其實她給我的感覺動作都穩穩的在那邊做。像昨天我也感覺不到我哪裡不舒服的,做完腳我還想要背部也翻過來讓她按一按(笑),所以我大概可以知道她的感覺,就是她很享受就這樣子。」

C:「我覺得有被滿足的感覺,我喜歡你們放在我肚子上,稍微有點力道,即將要離開的那種溫暖的感覺,有被照顧到的感覺。會覺得自己處在似睡非醒的狀態,剛開始會強迫自己要清醒,後來還是失敗了。就很像處在一種迷醉游離漂浮的狀態,我在花蓮幾乎沒有機會可以經驗這種,因為一般的按摩就是按摩,對!我會發現身體會很渴望被同理或照顧的感覺,現在覺得身體的這個地方是圓滿飽滿安全的感覺。

關於呼吸,大家從外面看起來不深,其實我覺得我吸得很深了。像夥伴給我的感覺是比較權威,這樣子就是這樣子,我都接受啊,來,就是來,然後老師的比較溫柔,讓我想起我表哥,就是摸摸頭,是不一樣的感受,我都可以感受,都是舒服的。對,中間有一段是空白的,我真的忘了,我已經回我的星球了,我想這些是一連串的,讓我飛出去的開端。」
延伸閱讀:

「由於淺薄的呼吸,許多人無法從能量層面了解自己,了解親密關係。如果錯誤地控制呼吸,而不是享受呼吸、享受自己,我們將會害怕親密、害怕接觸。 
如果我們的呼吸很淺,僅夠生存,那對於享受生命來說是不夠的;那只能累積很少的生命能量,沒有辦法體會靜心所帶來的那種生命能量滿溢的經驗。」

~摘自《呼吸的神奇力量》

後記:

這次十一月的三日營大概是今年在心悅笑得最激烈的一次,有人笑到彎腰喊肚子痛,連我喝口水都差點噴出來!或許是有延續到上一週關節釋放主題三「遊戲的心情」的能量吧!

這三天中午的休息真是安靜而美好,大家都睡到另一個星球去了。這是一個鼓勵睡覺的課程,好好休息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第一天上午跳完舞蹈靜心之後的轉變也讓我驚訝,雖然發生過很多次了,仍是會感到一種⋯,怎麼說呢?一種「無言」的感覺,每個人的注意力都回到自己身上,像是幫意識洗了一個澡。這樣形容一點都不誇張!我在臉書寫道:

今天的課太棒了👍,可以說連轉三次:🌞早上的舞蹈靜心結束大家就自動禁語半小時一直到午餐🍜快吃完才有人講話,自動的喔!下午的按摩和傍晚的靜坐又再次和大家一起沉沉沉🚢沉到海底💦深處!🌀🌀🌀
下午的那達布拉瑪靜心也震撼了許多人,第二天紛紛反應他們所感受到的衝擊,我自己倒是平常心,覺得還算是「正常」完成,大概是上午的舞蹈已經衝擊過了,回歸平常心穩定帶課。
延伸閱讀:
「那達布拉瑪靜心」介紹連結,含文字及影片示範:http://www.oshonewage.com/02%20courses/osho_meditation/osho_m_nadabrahma_0.htm  
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 & 奧修「那達布拉瑪靜心」
今年十一月的四個週末都有三天的工作坊,結束後的這幾天,除了生活的起居的整理,如買菜洗衣之類的,另外還有一些日常的靜心與鍛鍊要補足,補睡也是重要的,雖然常常四點半就睡夠了,偶爾也有快七點才睡醒的情形。

在開課前也遇到一些狀況,例如助理臨時不能來、兩位南部的學員也無法成行;可以說幾乎每次開課都有各種狀況可以讓人學習,例如颱風將至、老師生病、學員臨時取消等等。但回想起來,每次還是都能順利而開心地完成。
總之這個月過得很愉快,謝謝大家的參與。所謂言多必失,上課中若有失言疏忽的地方,敬請見諒!祝大家都能跳過這些生活中的字字句句和紛紛擾擾,找到連結到自己生命的力量,迎向2018!
「當你走得越深,就需要更多的聰明才智。但這就是整個過程的美:當你接受挑戰的時候,就有更多的聰明才智在你裡面釋放出來。你有完全的潛力。但是只有在你接受挑戰的時候才會顯現。」  
~OSHO

〈按摩師日誌 155〉2017 十一月 奧修靜心、關節釋放、能量平衡三日營 (一):放鬆之後還可以更放鬆

 第二天的分享

C:「早上起床發現身體的右半邊有更深的痠痛感跟疲憊跑出來,可是我覺得心情還蠻愉悅輕鬆的。有體會到昨天老師說的一句話,就是『在放鬆之後還可以更放鬆』。昨天其實我不了解那個意思是什麼?可是經過一個晚上,我發現它有被帶出來,有點像是聲波一樣,好像一層一層地被釋放、被剝開來的感覺。昨天在教室大休息睡覺的時候,我覺得我的思緒還是很清楚的,去飯店的路上發現自己真的是太頭腦的人,就是不太肯放過自己。今天會覺得我的接受度、接受的門又打開了一些,會更期待今天,還有明天的課程。」

Y:「我覺得昨天的按摩,那種很慢的感覺,緩慢的感覺…,跟以前按過的,好快(笑)搓一搓、搓一搓…。你慢的時候才能跟別人身體有連結,那個舒服感,在幫別人做的時候不會覺得很趕,然後你自己也還蠻舒服的。雖然也會有體力上的消耗,但那已經不算什麼疲憊了。然後昨天的靜坐,蠻妙的!就是一個不錯的經驗,就是雙手不是自己的手了,你會更臣服於生命,不要再去推著它了;經驗自己發性,不要去抓它,那是很深刻的體驗。」

M:「我覺得有兩個很棒的收穫,第一個是在唱那個『嗡』音的時候,你示範的時候我就有被震撼到,那個頻率震動出來,那個聲波就如同那個『缽』,雖然你示範有高低起伏,但沒辦法察覺那個聲音是從哪裡來的?一直到我知道是從你身體來,就會覺得『哇!』很奇妙。那個聲音就跟大自然…,而不是刻意人為,發現說喔!原來『你就那個器皿』。那一刻會有好多多想法,覺得不可思議。那個『嗡』給我很大的學習。

第二個收穫是,昨天下課離開,我跟她散步到公館,那整條路上她的心情是很愉快的,對比昨天早晨,她是很不舒服的,身體也好心情也好。一直到課程結束後,她本身是處在一個很平安喜悅的能量狀態。我能夠體驗到說:生命可能有很多事情是沒辦法馬上解決,可是透過一天這樣子的沉澱…。嗯,一個人,如果他能夠不附著在這個世界裡,能處在很愉快、很喜悅、很好的狀態,持續很長的時間…。其實看她也在看我,因為我處在一個關係裡面,如何在關係裡去看見說我有那些空間是要成長的…。」

W:「我可以呼應C剛剛講的『放鬆再放鬆』,昨天我做她的時候我覺得她身體是還算蠻放鬆的個狀態,做完之後我發現她身體再放鬆的可能性呢,我做的時候有感受到,因為做完的那一邊它真的柔軟度又跟之前不同,她原本就已經是放鬆狀態,原來再放鬆之後,我發現身體還有『無限的可能』(笑)。

另外是呼吸,呼吸讓我更有感受,再來是力道。剛開始學按摩的時候,還蠻害怕被老師按到的,因為很有一個震撼力、深度這樣子,每次只要老師要來其實我都蠻害怕的,就覺得那個力道又來了太恐怖了很緊張。那昨天老師做完我之後,我是覺得C其實有再更深一些,我反而覺得身體可以再更深入去感受跟察覺,這個部分對我還蠻有成長的。以前我是懼怕力量的,昨天發現身體其實是接受,之外還有期待,這部分對我來講算是新的成長。」

C:「有一個重點比較特別,像我在做按摩或者是客人回饋,會以為說身體的某個部位有被打開是因為做了某個動作的關係,忽略了就是整體動作的一連串的發生,其實是需要一連串的發生,我們才能解開某個結,不是因為那一個單一動作的關係,這是我今天的發現。再來就是,我不知道原來腳被抬起來會讓我那麼害怕!會有想要逃走的感覺。也讓我想起來大概六、七年前第一次去肯園做按摩,被做,那一次芳療師跟我講的話,我這次居然就想起來,她說我的下半身整個是呈現想要逃跑的狀態,對!今天夥伴幫我的腳抬起來的時候我有那種感覺,才能夠理解到那天那個芳療師跟我說的話。

我在幫夥伴做的時候,因為我太急著想要把動作做對做好,反而就是『快』,一直慢不下來,忽略去感受夥伴的身體給我的回饋,那種回饋不是言語上的,而是她的身體其實是會教我的,可是我剛剛全部忘記了,所以我現在非常的自責(笑)。就是像那種一般人做學生趕快做筆記的那種習氣,其實因為對自己的不信任,會忘記他們的身體是會回饋我們的,只要能『定』下來去感受,彼此一定都能夠得到什麼!因為我是那種很鞭策自己的人,我想那個流動一定是一連串的。夥伴跟我說很舒服,我以為一定是很不舒服。

我覺得這兩天不論是靜心或是實際在練習按摩,我會一直跟自己平常在做客人的時候去比對,我覺得『慢』真的是重點,然後要信任客人身體所給的訊息,要去接收、注意這樣子。我覺得這次我回去之後,在幫客人服務的流程應該都會大改變吧!謝謝老師。」

Y:「我是第一次上按摩課…,啊,對了!我想起來,很久以前有上過按摩課,那次像是在菜市場,這次來算是真正的體驗按摩,收穫很大是說,不是只是在為對方而做,而是說在做的時候,你也要對自己的身體去做觀照。幫別人做之前,我先幫自己建立好的『定』很重要,當你不舒服的時候,我相信對方也不會覺得很OK,這個『定』很重要,就是這個『定』和這個『慢』啊!…這次這一點的收穫很大。

按摩,我覺得『哇!』真的是它的世界也蠻大的,在躺著時候覺得蠻感激的,對!對所有的一切很感激。在做關節這個動作的時候,在滾的時候,小小的,轉膝蓋…,我可能以前去給人家做都是那種掰開來的感覺(笑),已經習慣了,覺得這樣子我才有在做按摩 (笑) ,全部是又大又快,這次來體會不一樣的手法,內心發現不見得一定是要那個樣子。

我的夥伴在做我的時候,我給他做很久了,他是一個很有耐力的人,只是動作和速度可以再慢一點。他其實也是做得不錯,只是動作可以再放慢,好像那個『慢』是關鍵,在 『慢』 的時候你也不能太施力,其實做的人要『柔帶剛、剛帶柔』這樣子去進行。回去要去買張床(笑)。」

M:「在最後收尾的時候,那個動作讓我瞬間覺得,啊!好真誠,好真誠的狀態,整個人就很願意敞開。後來她做到我右邊關節的時候,當我在被做的時候,她跟我講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髖關節,指引我去感覺髖關節,這個時候我有變得比較專注在那裏,當我被做時候發現,如果有些互動或引導也是蠻好的。

另外就是,我原來覺得我的動作已經很軟了,當老師在旁邊做或是推的時候,就會感受到自己還沒有掌握到那個柔軟,後來我在後半段才覺得比較能掌握到那個『柔中有剛、剛中有柔』,還有就是一種連貫性。那個柔軟是有力道的柔軟,就像是說話的藝術。」



延伸閱讀: 
慢下來無關任何的「如何」,它無關任何技巧和方法。我們總是把一切事情變成「如何」的一個問題。 
目前全世界都瀰漫著偉大的「如何主義」,而每個人——特別是屬於當代頭腦的人——都變成了「如何之人」:如何做這個?如何做那個?如何致富?如何成功?如何影響他人?如何羸取朋友?如何靜心?甚至如何愛?不久之後的某一天,一定有個笨蛋會問要如何呼吸? 
這一切根本無關「如何?」絕不要把生活降低至技巧的層面,生活如果淪為只是技巧的話,它就失去了喜悅的興味。 
~OSHO 
摘自《智慧之書》The Book Of Wisdom 第十八章

活動介紹:

2017 十一月 奧修靜心、關節釋放、能量平衡三日營

第一天:奧修靜心 OSHO Meditation
日期:2017年11月24(五) 
時間:上午9:30~下午5:30
主題:【奧修那塔拉吉靜心、下背部疼痛釋放、奧修那達布拉瑪靜心】
內容: 奧修那塔拉吉靜心講解與實作、午休、下背部按摩示範與實作、奧修那達布拉瑪靜心講解與實作

說明:「奧修那塔拉吉靜心」(OSHO Nataraj Meditation)是一個全程65分鐘的舞蹈靜心,共分三個階段。 這個靜心可以幫助我們忘掉忘掉自我,消失在舞蹈裡,最後放鬆在寧靜之中。

由於許多人在下背部或腰部普遍有疼痛或不適,所以在下午我們介紹簡單實用的「下背部按摩」,以釋放該區域的緊張。下背部與自我的隱私、支持、定位與個性有關,這裡囤積了過往留下的憎恨與挫敗。腹部的緊張與壓力經常是下背部疼痛的原因,當腹部的肌肉過分緊繃,會影響脊椎附近的肌肉變得僵硬,長期下來造成下背部的疼痛與容易受傷。這個按摩有助於下一個靜心的準備,幫助我們在靜坐時可以更放鬆、穩定而且持久。

當頭腦和身體經過釋放和休息過後,最後來到「奧修那達布拉瑪靜心」(OSHO Nadabrahma meditation),這是來自西藏的古老技巧,以發出「嗡」的聲音做為開始,讓「嗡」的音頻震動充滿身體各處。第二階段是緩慢地移動雙手,以往外、往內畫圓的方式,向外「給出」以及「接收」能量。第三個階段讓頭腦放鬆,身體完全靜止地坐著。這是透過念誦咒語的修持方法,利用特別的音符,震動人體內部氣脈以激發生命潛能,其功能在於能夠使身體內的氣脈產生「震動」,我們可以把發出「嗡」的聲音看成是一種「對身體更深、更細微層次的運動」。

第二天:奧修關節釋放 OSHO Joint Release
日期:2017年11月25(六) 
時間:上午9:30~下午5:30
主題:【髖關節、膝關節與踝關節釋放】
內容:關節釋放示範、小遊戲、午休、分組實作、分享

說明:腿和腳是支撐身體的重要部位,也是象徵物質身體、經濟穩定性、可信賴伴侶關係的部位。腿連結到我們的第一脈輪,它是生命的基礎,如果一個人有健康、放鬆、柔軟的腿和腳,以及很好的連結,我們就說這個人非常「根著大地 Grounding」。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位於連結上半身與下半身的重要位置,也是身體動作的中樞。膝關節是負責調整髖關節以及踝關節功能的動作。在身體的站、走、跑、跳動作中,扮演關鍵的角色。當身體在行走時,膝關節不會完全伸直,故可以減輕震盪、增加靈活度;站立時,又因為有膝關節維持穩定,而使身體可以保持平衡。

髖關節、膝關節,以及踝關節,是身體下肢的三大關節,平時就需要承受全身的重量,當我們在做跳、蹲、走、跑等動作時,由於地面的反作用力,使得下肢關節必須承受數倍於體重的壓力,尤其是最末梢的踝關節,因為負重面積小,週邊的肌肉與韌帶也比較少,所承受的壓力是下肢三大關節之首。踝關節有支撐與確保身體安定的緩衝作用。直接與地面接觸,隨時可以將地面變化情形傳回中樞神經。

這一天,我們會介紹如何以輕柔的方式進行搖晃及碰觸,給身體傳達放鬆的震動,給頭腦空間,來回在大腦與身體之間傳遞放鬆的訊息。這些簡單的技巧對於髖關節與膝關節、踝關節的放鬆是很有幫助的。

第三天:奧修能量平衡 OSHO Rebalancing
日期:2017年11月26(日) 
時間:上午9:30~下午5:30
主題:【橫隔膜深呼吸】
內容:橫隔膜按摩示範、呼吸練習、午休、分組實作、分享、能量淨化

說明:許多人在練習靜坐或是動態式的靜心時無法呼吸得很深,其中的原因除了缺乏練習,或是技巧掌握不正確或不熟悉之外,另一個常被忽略的原因就是腹部以及橫隔膜的肌肉長期緊繃,導致呼吸無法往下深入。釋放這個區域的緊張是很重要的,它幫助我們打開第三脈輪以連接生命能量,也就是我們的丹田。

呼吸作用中主要的肌肉是橫膈膜。如果橫隔膜的上下活動良好,可以增加呼吸的量與品質,給身體的器官帶來很好的按摩效果。所謂的「腹式呼吸」也就是運用橫隔膜以及腹部肌肉的呼吸方式。當我們帶著負面情緒時,會先透過呼吸累積在橫隔膜裡,然後再往各處漫延。一旦橫膈膜呈現緊繃種態,則我們將無法進行深呼吸,不想認真面對生命。橫膈膜也跟第三及第四能量中心的移動有關,也就是我們將從遠古的集體心理來到個人的層面,不再自私自利。

當一個小孩出生後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呼吸,身體和靈魂經由呼吸連結在一起。吸進來的氣除了「氧氣」還有所謂的「普拉那 Prana ─ 生命的能量」,呼吸的容量越打開就可以吸入更多的普拉那,而讓身體各個能量中心活躍起來。我們將使用溫和的方式以協助釋放橫隔膜的緊張,讓身體可以更容易而自然的深呼吸。這個主題有助於釋放第三個能量中心的情緒和緊張。
延伸閱讀: 
「由於淺薄的呼吸,許多人無法從能量層面了解自己,了解親密關係。如果錯誤地控制呼吸,而不是享受呼吸、享受自己,我們將會害怕親密、害怕接觸。 
如果我們的呼吸很淺,僅夠生存,那對於享受生命來說是不夠的。那只能累積很少的生命能量,沒有辦法體會靜心所帶來的那種生命能量滿溢的經驗。」
~摘自《呼吸的神奇力量》

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

〈按摩師日誌 154〉2017 關節釋放九日工作坊學員分享(三):我感覺整個人的意識來到了丹田集中...

這篇是學員回家後自行書寫的學習自述:

連意識都要放掉

第九天關節釋放的三階課程,有個極為特別的經驗:就是我躺著,同時有四個人在我不同的部位施予個案,也就是說同時有人拉腳晃膝拉頭搖手之類的。這完全不同於之前的經驗。

因為一般性的個案或練習,也是一對一的觸碰,在呼吸中保持覺知和觀照是可以聚焦的。當觸碰在身體不同的部位開展的時候,意識就可以來到正在開展的位置。但是當同時有多人在身上創造觸覺經驗的時候,那是一個連意識都要放掉的時刻。

有的人會感到非常恐慌,如果有過一些創傷的經驗(被控制/受暴/性虐...),就很容易在這個狀態下傾洩而出,所以平常當然不會有機會也不會隨便做這樣的體驗和練習。

然而昨天是關節釋放最後一天的課程,這次九天只有四五人一起進行相當小班又精緻,所以互動很頻繁,到第九天在信任與肢體熟悉度也夠穩定。當然經過八天來密集的手法調整,大家的觸碰品質都有一定的水準,所以才有這樣的經驗。

意識來到了丹田

我不敢想像自己居然能承受如此劇烈的觸覺經驗,但更讓我不敢想像的是,除了剛開始覺得逗趣極了就笑出來以外,一陣子之後我感覺整個人的意識來到了丹田集中。此時四肢甚至是頭或是軀幹都開始擴散開來,而這個集中也不是很用力的,就是自然而然地開始趨向一個中心點,然後開始沉入其中,最後漸漸消融了。

也就是說,在如此劇烈的觸覺經驗中,我居然感到寧靜。以至於結束練習之後,幾乎是起不來,還繼續癱著又沈睡了ㄧ陣子。

當然昨天可能也是一個時間點,讓多年來的各種練習有了具足的時刻。我開始反省一些引導的方式,很多時候我們會用語言來引導人去感知身體不同的部位,頂多加一些觸覺提醒,讓意識更能夠關注在不同的區位。但這些方法一直對我很有限度,因為單用語言引導去對應身體覺知對我是有困難的。是後來我開始接觸瑜伽練習或是各種身體工作練習,才慢慢讓意識與身體的連結越來越清晰,這也伴隨著對重力牽引的掌握,更能覺知當下處在哪個階段。

但昨天的經驗真是深刻,讓我發現,原來慢慢學會的是一種「歸於中心」的能力⋯。

201711/20
台北


延伸閱讀一:〈奧修對觀照的提醒〉 

觀照不是一個想法,但是你可以開始思考觀照,你可以讓它成為一個想法。一旦你讓它成為一個想法,它就不是觀照了。要麼它是觀照,要麼它是一個想法,它不可能兩者都是。 
當你在觀照時,你並沒有想著你在觀察。如果你想著你在觀照,那就不是觀照,那是另一種思想。如果是觀照,那很簡單,根本就不會有觀照的想法。 
如果思想在你的眼前經過,你在觀照它們,你沒有產生『我在觀照』的念頭,那就是純粹的觀照。 
觀照它根本不是一個想法,它是一種沒有思想、無念的狀態。
~OSHO


延伸閱讀二:〈這是神所給你的身體〉 
這是你所擁有的身體,這是神所給你的身體。使用它,享受它!如果你開始愛它,你將會發覺它在改變,因為如果一個人生活在他的身體裏,他就會開始去照顧它,那個照顧隱含著每一件事。 
如此一來,你就不會用不必要的食物來填塞它,因為你關心它,你也不會將它餓扁,因為你關心它,你會注意聽它的需要,你會注意聽它的暗示——它想要什麼,它在什麼時候需要。當你關心、你愛,你就會融入身體,然後身體就自然會變得沒有問題。 
如果你不喜歡身體,那就會產生問題,因為漸漸、漸漸地,你將會變得對身體漠不關心,你將會忽視身體,因為誰會去關心敵人?你將不會去看它,你將會避開它,你將會停止去聽它的訊息,然後你就會變得更恨它。 
整個問題都是由你製造出來的,身體從來不會製造出任何問題,是頭腦在製造問題,這是由頭腦的概念所引起的。
~OSHO
 摘自《靜心與健康》上 第五章身體

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

〈按摩師日誌 153〉2017 關節釋放九日工作坊學員分享(二):我的任務就是把我自己運來...

以下是第九天下午的談話摘要:

W:「最後一天在做完她們兩位,我會有一種感覺,會蠻想再繼續做下去的感覺。當三個人一起在做她的時候,那個力量…我指的是力量不是力道,那種能量…它的氛圍是很大的。我覺得跟關節釋放的技術…,感覺上它真的是一個技術,但是加了這樣的能量進去,它改變的氛圍和影響能力變得大很多。在最後一天會有一種很想再繼續的感覺,希望它不是最後一天。 … 會覺得在最後一天有這種感受會覺得蠻可惜的,會有一種捨不得的感覺。」

延伸閱讀,奧修說:
「你可以開始學習按摩,但是你永遠無法結束它,它會一直繼續下去,那個經驗會變得越來越深,越來越高。按摩是最微妙的藝術之一,它並非只是技術的問題,它更是愛的問題。 
你可以學習那個技術,但是之後要忘掉它,然後只是去感覺,順著你的感覺去移動。當你學得很深,有百分之九十的工作是由愛來做的,只有百分之十是由技術來做的。只是藉著那個碰觸,那個愛的碰觸,身體裏面的某些東西就會放鬆下來。 
…對人的身體要帶著一顆非常崇敬的心,它是神所居住的地方,它是神的廟,所以要帶著很深的崇敬和祈禱去學習你的藝術,它是你所學習的最偉大的事情之一。」 
C:「感動,就是我終於完成了,這九天對我有諸多的突破。之前我一次只能上一單元,我就滿了,我就需要一年去消化它。這次上完第二單元,我已經覺得功德圓滿,我已經覺得:『天哪,我超厲害!』我居然連上了兩個單元還沒缺席,因為中間有一些情緒的起伏,而且是很大的突破。到了第三週的時候,覺得體力快要不支了,因為星期一到四還要工作,第二週又剛好要搬家,到了第三週早上醒來,會覺得有拉扯,累,我就想:『我的任務就是把我自己運來』,我每天出門的心情大概都是這樣。

我覺得光是這九天能上完我已經很感動了。因為我吃藥這十年,我越來越沒有信心去參與一個長時間的活動,因為體力與狀況越來越難掌握…。最讓我感激的是…,因為吃藥早上醒不來,需要喝咖啡才能清醒,到後來需要喝五杯,就這樣惡性循環,自信心也越來越沒有,可能報名了,又覺得撐不下去,所以就會沒有動機和能力。這次會覺得能夠完成九天對我會很有鼓勵性,是一種肯定。

第三個層面是關於身體,透過這九天,我覺得我對身體連結的能力有不斷地培養起來,讓我了解到:『原來這個能力是可以慢慢的成長』,有成長的感覺,雖然是慢慢的,也是蠻感動的,會覺得想想十年前的我…『怎麼可能?』。來上了一次兩次之後(註:指前幾年),我漸漸可以碰我爸爸媽媽的身體,就算沒有幫他們做什麼個案,至少我知道怎麼碰他們。看到自己在過程中的改變,蠻有鼓勵的!

最後要分享的是,在這次的課程中,我沒想到會有這一塊,但在這九天中發生了。就是關於我母親在去年過世了,其實我看到她的最後一幕跟這個場景蠻像的,就在加護病房,我去的時候她已經走了,沒有人告訴我她走了,我去的時候已經淨空了,我爸爸坐在旁邊,我看見她躺在那裏身上蓋著白色的被,眼睛還沒蓋。我記得我很本能的握她的手,跟她講話,然後一直一直碰她,就是很本能的,我從小到大沒有這麼做過。那一天,我用我的手摸她的頭、臉…,就是摸,印象很深刻。

大概有一整年的時間我的觸覺能力好像被凍結了,到今年才慢慢地感覺,觸覺才有慢慢地回來。這九天讓那種情境再次出現,真的是很像,尤其是仰躺的時候,又回到了那種:『嚇了一跳,然後又慢慢讓自己呼吸恢復…』,然後才把注意力放在技術掌握的過程。

每一次到最後我都蠻感恩的、蠻感激的。那種感覺,透過重複類似的經驗,此刻我還活著,因為它有呼吸,呼吸,尤其是做頭薦骨的時候,雖然是很輕柔,但是我能感受到我有在呼吸,對方也有在呼吸,不管是我在做,或是我躺著。到最後我常常是要醒來的時候,我有幾次我都流眼淚,我覺得躺在這蓋著白布的床上…我還有呼吸 … 。這是一個不斷更新的經驗,這是我來報名之前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過程,讓我蠻深刻的。」

G:「我想到我剛學習按摩的時候(在別的地方),看到這些毛巾、布的時候,我也有一些連結,就是在做將白毛巾鋪上去的這個動作時,我也是整個身體顫抖。那時候是大年初一,情緒連結到,我就情緒流動。我覺得那是一種很神聖的觸動,我就哭了,就是我要做她之前我就一直哭,它的確是會觸動一些內在生命經驗,結果我就開始哭,躺在那裏的同學就說:『你哭邀耶!今天是大年初一就把我當死人哭…』,我當時真的沒有想到,我現在想起來覺得很好笑,因為我哭得像五子哭墓!」

V:「我今天第一次躺上去的時候,那時候老師在我身上示範,在做側邊的晃,那時候我覺得我的身體很很鮮活很美好很有趣,或者說很有生命力,會對它有很多正面的感受,可是在這之前… (笑) ,就是一般般的感受。透過那個動作,身體變得非常的鮮活,覺得這是關節釋放很有趣的一個效果。好像是在做一開始的側面,會覺得自己身體變得很有性,主要是那個韻律有做出來才有那個效果。會覺得是自己的身體也有這樣的韻律和鮮活,但如果是一般的晃動不會覺得那麼放鬆,就是它會帶動被做的人自己身體裡的一些東西活起來這樣子。

我很開心我有決定來報名這個課程,如果講收穫的話....,一時之間不太能講,當然是有非常多的收穫,我現在印象最深刻的是『遊戲的心情』吧!因為我是個非常嚴肅、非常理智中心的人,當然過去在從事身體工作的時候也知道要放鬆、要流動等等,可是我個人身上是蠻沒有遊戲的(笑)這個部分!我覺得老師非常的有這個部分(笑),你身上的輕盈流動的特質是我見過的人裡面最多的,當然很多時候我也是會被惹毛的這樣子。

這部份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當然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我真的很想學關節釋放,然後我真的有學到,雖然現在做得還不能說我有學好,但是我真的有學到,光是這件事對我來講就非常的重大。果真我沒有看錯這件事,果真來學是非常非常值得的事情。」

G:「我剛剛最後一次躺下來被搖晃起來後覺得怎麼聞到有蛋黃的味道?印象很深刻,它是有畫面的,我覺得是高我在指導我,那個蛋殼是破掉的,然後出現蛋白、蛋黃,其實整顆蛋它是一個整體,所以我了悟到奧修所說的:
『身體是基礎,在你開始對頭腦下任何功夫之前,需要在身體下很多功夫,然後在你可以開始對靈魂下功夫之前,需要在頭腦下很多功夫。』
所以你要打破蛋殼,就像是在身體上工作是一樣的。關節釋放它是一個搖晃、釋放,『學習按摩是一種藝術』,是因為身體、心智、靈魂你怎麼樣進去?就是你要先打破,蛋白就像心智、頭腦一樣,蛋黃是最核心,它是靈魂的部分。所以表面上你可以說它是一個按摩,事實上它是一個靈魂的工作,因為我們最終是要回到靈魂的部分。

剛好在關節釋放裡被晃很多,我覺得就很像在打破蛋殼,一直在晃,不是那種保護的按摩。因為生命要成長、要回歸,你一定會打破很多東西,一定要打破,你不可能藉由保護來回歸的。所以必須要有這樣的晃動,當然也要在頭腦下功夫,頭腦就像個蛋白,因為最終你是要對核心下功夫所以你才會來到那個蛋白,因為如果沒有蛋黃的核心就不會有機蛋的。

所以奧修說:『如果那個開始是對的,一半的工作就完成了』,學習按摩這件事情就是要打破身體這個蛋殼來進入核心,頭腦被晃、要進入核心,蛋黃能出來。今天大家會有體驗到愛,是因為核心的靈魂有出來了,這是真的。所以不應該結束,那個方向必須是由身體被打破然後由心智進入,那你就成功一半了。如果只是一直在學習按摩,那就只是在外面繞圈子,你永無止境。

所以奧修說:『那個經驗會變得越來越深…,按摩它並非只是技術的問題,它更是愛的問題。』《瑜珈經》也說:『靈性是絕美的、愛的、快樂的泉源…』。你必須從外面打破蛋殼、蛋白、然後蛋黃才會出來。我這九天一直在思考為什麼? 直到蛋黃的味道一直出來,感覺特別的鮮明…。」

結語:

在關節釋放主題三開始的前一天,我回覆一位朋友的來信,因為他寄了一段他的老師註解《般若心經》的白話文給我,那是傳統逐字斟酌的解法,我無法下評論,於是摘要了以下這段奧修的文字作為回覆:
「對我來說,你們都是佛,所有你們要成道的努力都是荒謬的,如果你不接受這個基本事實……,這個必須變成一個默默的瞭解:『你就是佛!』這才是正確的開始,否則你會誤入歧途。 
從這個洞見開始,不必擔心說我是一個佛會產生某種『自我』(ego),不必擔心,因為《心經》的整個過程會使你認清:『自我』是唯一不存在的東西……,『唯一』不存在的東西!其他每一樣東西都是真實的。」 
~OSHO,摘自《般若心經》第一章
當我把這篇摘要轉貼寄出,望著窗外細雨,我想起十多年前在奧修社區遇到的一位女孩,她認真地跟我說:「業障太多太沈重了,怎麼清也清不完⋯」。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我很驚訝,她是這麼認真地沈浸在這樣的相信裡。我能感受到她的沈重,同時也不懂為什麼會這樣?或者說生命一定必需這樣嗎?妳不是找到奧修了嗎?

去年,我在一場法會裡遇到她,她在當法工,臉上完全沒有一絲喜悅放鬆的片刻,看起來生命似乎倍加沉重,我甚至不敢過去跟她打招呼。

看著窗外的夜色雨景,車來車往,我想起這段往事,想著奧修的話語。突然間,我整個人情緒震盪,我不太記得我是哭還是笑?或者是先笑後哭,總之,最後是趴跪在廚房的地上喊叫到肚子痛,感覺連腹肌都快要炸開來了。

就這樣,經過了這一晚的洗禮和清理,第二天,我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去上課,順利完成『我們的』主題三:遊戲的心情。
奧修說:「在外在世界,努力是唯一的方式。在內在世界,努力是沒有意義的⋯」 https://premameen.blogspot.tw/2017/12/blog-post.html
照片可以幫助我們憶起那個片刻,但是在心裡的就會是在心裡吧!


後記:

這次的課後書寫竟像創作一樣,從一開始的鬱悶煩憂、掙扎反覆、難以面對,到終於開始提筆紀錄,隨著資料圖像越來越完成,心情也跟著越開展開心。在完成和放下之後,我也再次更新了,這,也將是另一段旅程和故事的開始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