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止觀 (一):妄念不起叫作「止」,念念分明叫作「觀」


聖嚴法師談:何謂『止觀」?


修「定」的方法很多,如果歸納起來,不外是「止觀」的修習與協調。
「止」是心念止於一境,
「觀」是觀照心念的動靜狀態,
在同一個焦點上不斷地反覆地止與觀,便能定心安心。
換言之,妄念不起叫作「止」,念念分明叫作「觀」。

從修禪的過程和目的來講:

止觀必須並用,最初收攝散心,繫止於一境,
但僅僅止於一境也不行,「止」的目的是要再起智慧觀照,擴大心性,
然後再「止」下來,再起「觀」照,這樣「止」了又「觀」,
「觀」了又「止」,猶如攀登樓梯,往上爬一層,再停一停,
往上爬是「觀」,停下來是「止」,假如你停止不動,
那你不能進步,必須「止觀」並用,才能工夫日漸進步,
而達到「止觀不二」,這才是大乘禪的目的。

從修禪所對治的效果來講:

修「止觀」在對治我們散亂和昏沈的毛病。
初修禪定的人,普遍遇到的兩大困難就是”散亂和昏沈”。
首先面臨的是心境的浮動散亂,再來是模糊昏沈,
修「觀」可以對治昏沈,修「止」對治散亂。
當漸漸克服了散亂心和昏沈心,
便可以漸漸達到「止觀雙運」、「定慧圓明」的境界了。

以上參考自:聖嚴法師 / 《學佛知津》《智慧一○○》《學術論考》

筆者註:
在這篇文章裡,聖嚴法師說了:妄念不起叫作「止」,念念分明叫作「觀」。妄念不起可以裡解為奧修所說的「頭腦的停止」,而念念分明的「觀」其實跟內觀的「觀」是不同的對象,內觀主要是在做「觀呼吸、觀身體的感受」這兩件事,並沒有強調或鼓勵觀察你的「念」,你的「頭腦」,你的「mind」。沒有鼓勵你先做到聖嚴說的「妄念不起」,沒有要先做到奧修所說的「頭腦的停止」,內觀只著重在「觀呼吸」這一件事,也就是「觀息法 Anapana-sati」。
所以修內觀的人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聽話,不管頭腦,只管觀呼吸就好,另一個選擇是參考奧修說的,先停止頭腦,然後再開始認真的觀呼吸。我是選擇後者。 
Anapana Sati 是巴利文,它的意思的是: 
Ana = 呼吸時自然吸進來的氣息
pana = 自然呼出去的氣息
Sati = 覺知;或覺知自然進出的氣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