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共時性 Synchronicity (二):客觀的諸事件彼此之間,以及它們與觀察者主觀的心理狀態間,有一特殊的互相依存的關係

整理「共時性」的要點如下:

● 「共時性 Synchronicity」其實是對神秘現象的一種解釋。    

● 1930年榮格首先使用「共時性 Synchronicity」一詞來對這些超自然的現象進行描述。  

● 榮格提出的共時性原則卻是非因果關係的,認為是無因無果,是一種平行的關係,簡單說是對眾多事件間無因果關聯的一種處理。   

● 榮格認為可以從“心靈母體內部”與“我們外在世界”,甚或同時從這兩方面跨越進入意識狀態。當兩者同時發生時便稱為「共時性 Synchronicity」現象。  

● 「共時性 Synchronicity」在榮格的概念中是一個最抽象、最難以捉摸的概念。 

● 各種事件以意味深長的方式聯繫起來,即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的活動之間、無形與有形之間、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之間的聯繫。而非只是巧合。 

● 什麼樣的事件可以稱為共時性事件呢?榮格認為:「心境以及與之相符合的外在事件(多少是同時發生的),兩者相互巧合。」   

● 共時性事件與觀察者的心境很有關係,往往在觀察者對其觀察物件有一種強烈的參與情感時發生。 
  
● 共時性事件的發生意味著:客觀的諸事件彼此之間,以及它們與觀察者主觀的心理狀態間,有一特殊的互相依存的關係。   

● 易經占卜時,在問者的心態及解答的卦爻間,有種同時性的符應。  
  
● 共時性表徵:當我們在街上走路,突然想起某位朋友,結果在轉個彎時就遇到這位朋友,正所謂:說曹操,曹操到。具有我們意識裡不知的意義。   

● 事實上,共時性事件並不偏愛某個人,而是發生在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中,但正如夢一樣,如果不注意識別它們,它們就仍然是無意義的。   

● 對於許多人而言,眾多的有意義的巧合雖然發生過,但卻由於他們缺乏敏銳覺察力,而使它們從自己的身邊溜走了。    

● 「共時性 Synchronicity」原理,一方面可使心靈感應、特異功能以及其令人困惑的超常經驗獲得某種解釋,人類建構知識的基本設定因果律也要受到很大的挑戰。這將意味著:除了用「因果律」來說明的世界的秩序外,在宇宙中還存在著另一種秩序。   

● 榮格的「共時性 Synchronicity」概念的提出,在當時的科學界引起很大的震動。但他所獲得的不是讚揚而是超乎尋常的批評,科學家對「共時性」的提出感到憤慨。 

 ● 由於榮格自己生活中神秘現象的反復出現,並且無法用因果性原則加以解釋,這才促使榮格發展出自己的「共時性」原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