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是為了要解釋說明為什麼我會從事按摩工作。從2007年開課算起至今 2018年已有十年了, 從2002年正式學按摩算起有十六年,從1999年在印度奧修社區的啟蒙算起有十九年了。這期間的一心一念是什麼?支持的信仰為何?按摩又不能掙大錢,這樣一個一個按是要做到什麼時候?
在去年 2017年的關節釋放課程裡,一位學員問了我以上的問題:「為什麼你要從事身體工作?是什麼讓你堅持這麼久?」她是看了我的網站十年才來上課,我把在印度的經歷簡單敘說作為回答,我才想說可能需要花點時間來寫一下為什麼?雖然當面表述才比較完整生動。
所需要的四個條件
先說我覺得做好一個個案所需要的四個條件,尤其是指可以帶領深入內在的身體工作。這四個條件是多次和客人對談時整理出來的,或許以後會想到第五個、第六個條件,但目前這四根柱子我覺得是最基本重要的條件。
這四個條件的元素是:「手法、環境、給與者、接受者」,內容如下:
一,手法或療法本身的原理、背景和目的,接受後一般的反應以及與最終可能達到的目標。
二,環境是舒適、乾淨、有安全感、讓人放鬆的,空氣好、震動頻率佳、磁場好,甚至在視覺上及振動上都是一個讓人有神聖感的療癒場。
三,給予者本身的獨特的風格、人格的成熟度、專業的素養、靜心品質及操作當日的身心狀態。
四,接受者現階段的生命狀態與向內觀照的經驗和能力,以及事後以口語或文字回顧、詮釋、敘說的能力。
用看電影來比喻
我常用電影來和療程做比喻,觀影「環境」不好會影響看的專注度,在電影院看和在家裡看是不同的,在小螢幕看和在大螢幕觀賞感受也不同,安靜地看和有人走來走去干擾地看也會不同。同一部影片,不同的人看了會有不同感受,觀看者也就是「接受者」,接受者的觀片經驗和內在的人生歷練會對外來的媒體訊息(電影)產生各自不同的了悟與評價。再來是「手法」本身的屬性好比是電影的類型,就像喜劇片和劇情片的不一樣,經絡按摩跟肌肉按摩也不一樣,原理和目標不相同。手法就像是劇本,有自己想傳達的精神和企圖探索的領域 。
再來是導演、演員、以及美術、燈光、攝影、造型、音樂等等的影響,他們都是「給予者」,是劇本的詮釋者。導演和演員們認同並欣賞這個劇本,並用生命加以詮釋。整個身體工作其實更像是一齣舞台劇,都需要「給予者」和「接受者」雙方聚精會神地投入。每一次的演出都是唯一的一次,看似一樣,其實並不一樣。
這一切,集結如此多而用心的人力物力,為的是什麼?為了讓這位接受者可以好好地看著自己、好好地面對自己這個生命。不只是讓這位客人,這位「接受者」的身體、身心,可以好好地放鬆或睡好覺,也為了可以釋放儲藏在身體裡的情緒 、緊張和累世的記憶,創造一個可以好好靜心、向內看、察覺這個物質身體、情緒身體的機會,覺察骨骼、肌肉、皮膚、血液、身體的溫度、呼吸、脈動,也練習從內在覺察身:乙太體、氣的身體的流動、過程中能量的變化、區域脈輪的活動。搭配頭薦骨療法,可以覺察腦脊髓液的細微活動,協助釋放遺忘許久的來自過往的創傷。在頭腦活動逐漸平息之後,身體能夠不受頭腦的干擾,真正地、好好地徹底放鬆,身體的「自癒力」可以被喚醒,讓整體有機會進入一種「空」的狀態。當頭腦消失了,時間感消失了, 幾乎所有的人都說:這樣的休息和在家裡睡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奧修說:
「當思想停止了、時間停止了、自我消失了,你來到一個非常美麗的空間。雖然它只持續幾秒鐘,它讓你嚐到某個不屬於這個世界的東西,某個彼岸的東西。」
~OSHO
大部分人缺乏足夠的、好的按摩經驗,對於按摩只有普普通通的認識。年輕的無知的我認為的按摩就是在肩膀痠痛的時候請朋友幫我從背後捏捏就好,主要學習的養生法是:飲食、跑步、斷食、學氣功、學瑜珈、多喝水、曬太陽、早點睡、不要熬夜等等,所謂的修行當然就是所謂的靜坐。以這樣的觀念與態度來學習如何兼顧工作與養生,生活就多出很多事可以忙了,在一九九九年之前的我是這麼想的。
早期投入各種養生法的學習的那些年,按摩從來沒有被列入可能的選項。什麼肝不好要按那裡?胃不好要按那裡、頭痛、感冒、失眠要按那裡?按摩只是生活中的一種消遣。傳統按摩或芳療和我現在所從事身體工作有許多的不同,由於動機、理念、手法、過程、目標都不相同,其結果也就會不一樣了。奧修說:
「按摩是最微妙的藝術之一,它並非只是技術的問題,它更是愛的問題。你可以學習那個技術,但是之後要忘掉它,然後只是去感覺,順著你的感覺去移動。當你學得很深,有百分之九十的工作是由愛來做的,只有百分之十是由技術來做的。只是藉著那個碰觸,那個愛的碰觸,身體裏面的某些東西就會放鬆下來。
對人的身體要帶著一顆非常崇敬的心,它是神所居住的地方,它是神的廟,所以要帶著很深的崇敬和祈禱去學習你的藝術,它是你所學習的最偉大的事情之一。」
~OSH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